谭恩美及其作品《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发布时间:2020-05-12 00:40
【摘要】:谭恩美(1952-)是当代华裔美国文学史上声望颇高的一位女作家,主要出版了四本小说和两部儿童题材作品。她的处女作《喜福会》(1989)一经推出,就在美国主流文化内一炮打响,跃居美国畅销书的榜首达9个月之久,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25种文字,之后又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小说之所以获得巨大的成功是因为作者探索了人们普遍关心的母女关系主题。这一主题在谭恩美的第二本小说《灶神之妻》(1991)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在随后的几部作品《神秘百感》、《月亮娘娘》和《中国的暹罗猫》中,作者将焦点转移到更广泛的家庭关系和中美两国文化等方面。2001年3月谭恩美推出充满激情的小说《接骨师的女儿》,将视点再次集中于母女关系这一主题。 本文着重分析了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中四位中国移民母亲和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由于文化差异、民族身份等因素引起的充满矜持与冲突、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谭恩美站在中美两种文化的交叉面上,,既看到两种文化的矛盾和对立,又看到两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她在作品中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及其碰撞与融合的过程,通过对母女两代人从误解、冲突到沟通和理解的描写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谭恩美笔下的母女关系有着深刻的喻意,它不仅折射着东西方文化互相碰撞、沟通和交融的历史,也预示着在全球化时期不同的国家、民族和文化相互共存应采取的态度:理解、沟通与信任。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712
本文编号:2659335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71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晓阳;论《喜福会》中东方主义的建构与解构[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9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5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