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英国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发布时间:2020-06-01 19:35
【摘要】: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以妇女为中心,具有开放性和颠覆性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是西方女性主义运动深入到文学、文化领域的成果。通过对在三波女权运动影响下的英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梳理,本文进一步论述了90年代英国新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特征,并与美中两国进行比较,探讨了当代英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新趋向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从19世纪开始至今,三波女权运动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英国女性主义理论也在发展中不断兼收并蓄,并根据本国的实践,逐渐迈向性别诗学。在英国第一波女权运动的基础上,以伍尔芙为代表的女性主义者在反对父权制的同时,开始探索双性同体诗学,寻找男女两性之间的结合点。在第二波女权运动中,英国女性主义将“政治”和“经济”延展至性、身体和情感的范畴,以及其他过去被视为私人的领域,其目标远远超过了早期争取妇女财产权和选举权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对女性受歧视现象的批判或对女人特殊性的强调,而是努力弄清妇女的本质和文化构成,探讨男女不平等的深层文化历史和社会根源。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彰显出不同于当时激进派女性主义的观点,即主张两性寻求一种人类共有的话语。第三波英国新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突出了与美中两国的不同点:第一全民性和包容性;第二欢迎任何能帮助妇女达到物质平等目标的方法,其务实、具体,几乎是非意识形态的;重视个人快乐和妥协合作,不讲对立和斗争;第三、政治与个人分开。“个人的就是政治的”曾是旧女性主义政治化的口号,即个人生活由政治限定,通过改进个人经验来增进政治关系和结构,接受同性恋,拥护权力;第四正迈向性别诗学时代,在不放弃差异和距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两性关系:不是走向“性别中性”,而是“性别包容性”,男女互补两性和谐及和而不同是其性别诗学的价值定位。这将意味着实现后女性主义的长期目标:即从争取两性的平等和谐发展到性别界限的模糊化,最终使性别和社会性别变成一个不重要的社会因素,使所有的个人都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个性的差异,没有人会因为自己的性别感到压抑,以期构建更和谐的世界。 总之,当代英国女性主义思潮丰富多采,既对女权运动的实践进行了经验总结,又吸纳了其他各派众多的理论思想,融合了激进女性主义马克思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等理论的特点,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为社会、政治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并且在实践中为人权的进步、妇女地位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性别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我国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56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崔俊阁;;《情归巴黎》中萨布里娜的新女性形象解读[J];电影文学;2013年2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路璐;理想的共存 现实的分裂[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齐丹;多丽丝·莱辛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D];山东大学;2011年

3 苏慧慧;多丽丝·莱辛作品中女性关系初探[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91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691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b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