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立与同一
发布时间:2020-06-22 08:50
【摘要】:《达洛卫夫人》被公认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典范之作。该小说在二十世纪初发表以来,获得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根据作者的不完全调查,对《达洛卫夫人》的评论可分为三类:修辞性批评,社会心理学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修辞性批评着重分析小说中的意象、隐喻、原型,以及小说独特的叙述技巧。社会心理学批评集中探讨了社会制度和历史因素如何影响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和观念。女性主义批评研究者则认为克拉丽莎是男权社会中的牺牲品,或者认为她是一个受到压抑的女同性恋者。 《达洛卫夫人》以其对人物纷繁复杂、飘浮游弋的意识状态,以及跳跃不定的记忆联想的描写而著称,因而又被认为是一部杂乱无章的,碎片式的小说。然而,如果小说赖以构成的这些“碎片”不能相互联系起来,就难以产生任何艺术魅力。本文拟对连接小说“碎片”的对立性与同一性作一探讨。研究表明,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立性与同一性之上。对立与同一相互穿插,在小说深层形成一种网状结构。这种网状结构不仅将小说中飘忽不定、稍纵即逝的思想碎片连接起来,还充分显示了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更为重要的是,小说中碎片式的意识描写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内心的异化感和战后杂乱无序的西方社会,这种精心设计的结构表达了伍尔夫希望在无序的小说世界和现实世界中寻找秩序的愿望。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综述对《达洛卫夫人》所作的研究与批评,并提出文章论点。第一章讨论小说女主人公克拉丽莎充满矛盾、复杂多变的个性特征,和她作为上层社会主妇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和具有独立精神人格的自我之间的冲突。同时阐述了塞普蒂默斯的死使她认识自我,改变自我,从而实现外在自我与内在自我和谐同一的过程。第二章研究以克拉丽莎为中心和以塞普蒂默斯为中心的两种世界、两种生活的对照,以及两个人物之间微妙的联系和相似之处。第三章讨论上层阶级人物和下层阶级人物的尖锐对立以及克拉丽莎难以界定的阶级地位。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并指出了进行这一研究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561
本文编号:2725490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I561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娇;伍尔夫的女性主义在《达罗卫夫人》中的体现[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5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25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