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选择与文化身份建构:解读《喜福会》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娜瑛;;从语用学顺应理论角度解读谭恩美《喜福会》中的语码转换现象[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01期
2 王皓坤;左珍针;;跨文化视野中的华裔美国作家研究——以谭恩美《喜福会》为例[J];长城;2011年08期
3 贾琳琳;叙事的魅力——浅析美籍华人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J];名作欣赏;2004年12期
4 彭逢春,罗婷;从《喜福会》探析谭恩美的文化身份观[J];邵阳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张芳;;婚姻书写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及其当代启示——谭恩美作品《喜福会》、《灶神之妻》、《接骨师之女》之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6 王惠瑜;;谭恩美笔下的移民女性:身负三座大山——以其代表作《喜福会》为例[J];芒种;2012年24期
7 陈曦;;《喜福会》中的母亲——对《喜福会》中母爱的解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10期
8 张芳;;谭恩美笔下的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研究——以谭恩美作品《喜福会》《灶神之妻》《接骨师之女》为例[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9 张书红;李刚;;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神秘东方[J];芒种;2014年04期
10 徐德斌;;沟通两个世界的桥梁——评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J];电影文学;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静;;论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关系——评析《喜福会》[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2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李晨辉;;笔记语言选择:不同水平学生译员之间的差异[A];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八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4 徐品晶;;从广告英语看语言选择的语用价值[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周亚芳;;《灶神之妻》中儒家父权制的解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曲薇蔚;;“两类人”看强交际环境文化与弱交际环境文化之间的冲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臧康华;;浅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种族身份建构问题[A];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外国语言文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湘南;母女之间的奇瑰故事[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王凯;故事背后的故事[N];文艺报;2019年
3 士曾;谭恩美笔下的灵异东方[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古榕;谭恩美的喜与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王凯;谭恩美《奇幻山谷》:超越之后的回归[N];文艺报;2018年
6 王子未;华裔作家谭恩美:教你面对他人苦难[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谢湘南;横空出世《喜福会》[N];深圳商报;2001年
8 张陟;将闹剧进行到底[N];文艺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舒晋瑜;翻译乎?改写乎?“译写”模式惹争议[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康慨;谭恩美幽灵小说登上畅销榜[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凯;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的当代美国华裔文学[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王p鷓
本文编号:2773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773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