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当代英雄》的叙述话语

发布时间:2020-10-25 00:25
   莱蒙托夫是俄国著名文学家,他连同普希金、果戈里共同开创了俄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作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社会心理小说,他的不朽名著《当代英雄》一直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 莱蒙托夫在心理现实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了全新的心理描写手法及独特的叙述结构。文本中展示了非线性的,而是涟漪式的结构。一言以蔽之,这形成了社会心理小说的新文本。 从1840年《当代英雄》问世至今,这一部作品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俄国文学研究者对其进行解读。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笔者认为,不仅要应用传统的文艺批评方法,还要应用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流行的叙述学方法对文本进行解读。 在本论文中,笔者主要应用了叙述学的基础理论对文本的叙述话语进行研究。论文正文由四章组成: 在第一章中,我们研究了叙述“声音”:主要叙述者及其功能。 在第二章中,笔者分析了叙述“眼光”:聚焦者的确定;聚焦类型的确定;文本的聚焦特征。 在第三章中,笔者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个侧面对文本的叙述结构进行了阐释。 在第四章中,笔者分析了文本中频发的“逆时序”与“毕”形象刻画之间的关系及文本叙述节奏对文本艺术效果的影响。 最后,对本论文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I512.07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俄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理论基础
        (一) 叙述“声音”、叙述者及叙述者的功能
        (二) 叙述“眼光”、聚焦者及聚焦的类型区分
        (三) 叙述结构相关理论
        (四) 叙述技巧相关理论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叙述“声音”
    一、主要叙述者的确定
    二、主要叙述者的特征分析与其可靠性
    三、主要叙述者的功能
第二章、叙述“眼光”
    一、聚焦者的确定
    二、聚焦类型的确定
    三、聚焦特征
        (一) 宏观比较下的聚焦特征
        (二) 自身的聚焦特征
第三章、叙述结构
    一、表层叙述结构
        (一) 对层进式表层结构的思考
        (二) 文本表层叙述结构研究
    二、深层叙述结构
        (一) 文本各部分的独立性与内在联系分析
        (二) 文本的叙述层次
        (三) 深层叙述结构
第四章、叙述技巧
    一、“逆时序”与“毕”形象的刻画
        (一) 文本的时序分析
        (二) “逆时序”与“毕”形象的刻画
    二、叙述节奏与文本的艺术效果
        (一) 文本的叙述节奏
        (二) 文本的叙述节奏与艺术效果
结论
    一、叙述“声音”的研究结论
    二、叙述“眼光”的研究结论
    三、叙述结构的研究结论
    四、叙述技巧的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丁;;19世纪高加索战争的文学再现——以莱蒙托夫和列·托尔斯泰的行旅和创作为例[J];俄罗斯研究;2011年02期

2 郑小霞;;浅议《摩罗诗力说》[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3 李国文;;文人的命运[J];杂文选刊(上旬版);2011年08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管月娥;乌斯宾斯基结构诗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璐;论《当代英雄》的叙述话语[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学;莱蒙托夫的文学创作与俄罗斯民族主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金玲;俄语主从复合句中谓语时体的一致与非一致性[D];新疆大学;2011年

4 张春红;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现象及其文化本质[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雅婷;什梅廖夫作品中的俄罗斯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戴小清;救赎之路[D];云南大学;2010年

7 井陈玺;马卡宁的小说《高加索俘虏》的题旨及俘虏形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任晓艳;论小说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D];辽宁大学;2012年

9 余静;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俄罗斯文学翻译简论[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可;俄汉语中的间接言语行为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55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551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d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