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安魂曲》的出版价值探究
【文章目录】:
一、华裔作家哈金与流散文学
二、《南京安魂曲》的悲剧意蕴的界定
三、《南京安魂曲》的出版意义
1. 重温昨日, 不忘历史
2. 探究人性, 集体记忆
3. 中西融合, 连接世界
四、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洪一;;流散文学与比较文学:机理及联结[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堵文晖;;J.M.库切的流散写作及其文化内涵[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2 张举燕;;全球化时代的流散写作及研究——兼论王宁教授的流散写作研究[J];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02期
3 张玮;;自我身份探索的途径——《同名人》异族婚恋主题分析[J];东方论坛;2014年01期
4 杨晓红;李升炜;;英国后殖民作家的流散书写特征[J];东方论坛;2013年04期
5 徐天戍;昝连生;;论生态哲学视阈的当代流散文学[J];求索;2013年05期
6 李琼;;走向文化复调与融合——从流散视角解读《接骨师之女》[J];长沙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7 张霁;;由边缘到中心的变迁——从百年诺贝尔文学奖看流散文学[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封金珂;;流散者的困惑——重审《日用家当》中迪伊的形象[J];学理论;2011年09期
9 封金珂;;流散视阈下非裔美国人文化身份的困惑与重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10 王晓莺;;当代翻译研究中的“离散”内涵与命题[J];上海翻译;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学甫;;《南京安魂曲》的出版价值探究[J];出版广角;2018年09期
2 王妍;;美籍华裔作家哈金作品语言中的简洁风格[J];金田(励志);2012年11期
3 周小进;;澳大利亚华裔作家方佳的自传写作及其特色[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7年03期
4 赵殿云;;哈金的世界——兼议小说集《小镇奇人异事》[J];海燕;2017年03期
5 朱喆;;“80后”华裔作家:在他乡承续写作[J];青年文学家;2017年25期
6 世华;;加拿大五位华裔作家中译作品出版[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4年01期
7 ;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简介[J];华文文学;2006年04期
8 林莺;;福柯视域下话语实现与法国华裔作家身份建构[J];法国研究;2013年01期
9 赵文书;;华裔作家文化转向原因探析[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4期
10 梁良;梁佳英;;从《灶神之妻》中看第二代华裔作家所塑的中国形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光林;错位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3 徐刚;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华裔美国文学话语流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希;二十世纪土生华裔作家笔下的美国形象[D];湖南大学;2013年
2 王建松;泰国华人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观的表现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3 杨静;谭恩美:华裔美国作家亦或美国作家?[D];扬州大学;2008年
4 杨振岗;后殖民语境中的放逐与回望[D];兰州大学;2012年
5 王伟;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符号[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胡学杏;论哈金小说的生命意识[D];温州大学;2015年
7 郑晶晶;作为“他者”的文化身份构建[D];宁波大学;2008年
8 赵黎颖;美国华裔文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宋辉;美国梦的追寻[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10 罗诗旻;双重文化下的困厄灵魂[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8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5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