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与命运抗争的“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苏明海;解读《伊甸园》的“原型”[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天赋;关于勃莱特·阿什利的社会文化批评[J];南都学坛;2002年06期
2 岑伟;刚柔并济的凯瑟琳·巴克莱——试评海明威笔下的理想女性[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张叔宁;魔女还是新女性?——评70年来勃莱特·阿施利在美国的接受[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3期
4 卢亚林;海明威悲剧意识的发展[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径华;心灵的乌托邦——重读高尔基的《母亲》[D];四川大学;2003年
2 赵玉君;父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心嘉;敢与命运抗争的“准则英雄”[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文静;从译者的双性视角到翻译主体间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5 郭伟平;论海明威的妇女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小芳;“海明威风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祝惠娇;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诗学[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8 王小华;追寻迷失的乐园[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9 矫习健;《太阳照样升起》在中国接受情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颖;雌雄同体:解读威拉·凯瑟的新视角[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臻;;生态危机之精神异化——海明威早期成长小说系列之Soldier's Home[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甫跃辉;;信念的找寻之路——由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想到的[J];名作欣赏;2011年25期
3 刘直;;魂系非洲——欧内斯特·海明威诞生100周年纪念[J];艺术·生活;2000年05期
4 曹曦颖;;《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巴恩斯之精神分析解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郑天立;汪霞;王仁德;;海明威作品中的生态女性观——以《乞力马扎罗的雪》为例[J];才智;2011年23期
6 王月亚;张锴;姚娜;;海明威作品艺术特色探析[J];作家;2011年16期
7 杨欢欢;;《乞力马扎罗的雪》主人公的虚拟与现实的影射研究[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8 刁红梅;;原型批评视野下的《老人与海》[J];群文天地;2011年12期
9 张丹;;谁是雨中的猫——再论海明威笔下《雨中的猫》的象征意义[J];重庆与世界;2011年13期
10 吴川颖;陈惠良;;生态女性视野中的《跨国的雪》[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邓天中;空间视阈下的海明威老年角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薇;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3 张生珍;尤金·奥尼尔戏剧生态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卢国荣;二十世纪美国生态环境的文学观照[D];吉林大学;2008年
5 余富兆;从现实主义的复归到多元并举[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6 邵珊;威尔逊的文学与文化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梁建东;埃德蒙·威尔逊的文学批评研究(1914-1950)[D];苏州大学;2011年
8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甘文平;论罗伯特·斯通和梯姆·奥布莱恩有关越南战争的小说[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瑜芳;迷惘的一代[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靳伟英;走出迷惘的迷雾[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俞骅;生与死——欧内斯特·海明威作品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张晓辉;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李淑春;虚无中的抗争——海明威作品给人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富胜利;海明威“冰山理论”创作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马云飞;海明威《永别了, 武器》中的象征[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进军;海明威小说的语言特色新探[D];吉林大学;2004年
9 刘玲玲;解读海明威的非洲题材作品[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果;论海明威的女性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0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70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