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后殖民翻译视野中的莎士比亚

发布时间:2020-11-04 23:33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后殖民翻译研究视野中的翻译不再是纯美学的或纯语言学的行为。在当前各民族正努力致力于保存各自文化特色的大背景下,第三世界的翻译活动尤其要承担起与文化霸权抗衡、争取文化平等地位的历史使命。 当前翻译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后殖民翻译理论吸收文化研究的成果,提出在翻译中的文化政治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它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并有力的指导了翻译理论研究。然而这一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至今为止没有系统的研究。 本论文从后殖民理论关注的文本中的权力关系出发,着重点是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识形态在译本中的传递。通过对莎翁剧本《暴风雨》的两个中译本的比较研究,具体分析了后殖民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得出了两个结论:1)当前后殖民翻译研究提倡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不是唯一正确的策略,因为归化式的翻译方法更适于译介西方作品以丰富弱势民族的文化,这是考察翻译及殖民历史后得出的结论。2)后殖民理论为解读翻译文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能使译者在翻译中更准确地选择表达方式。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I561.073
【文章目录】:
ABSTRACT IN CHINESE
ABSTRACT IN ENGLISH
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Shakespeare the man and his plays
        1.1.1 Shakespeare the man
        1.1.2 Shakespeare's plays and the unique position of The Tempest
    1.2 How does Shakespeare come into the scope of postcolonial studies?
    1.3 Methodology and structure
CHAPTER 2 Developments of cultural studie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2.1 Cultural studies
        2.1.1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
        2.1.2 Cultural studies
    2.2 The independence of translatology (translation studies)
    2.3 Problems found in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2.3.1 Inability to go beyond linguistic boundary
        2.3.2 Stubborn pursuit of equivalence
    2.4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CHAPTER 3 Postcolonial colonialism and postcolonial studies
    3.1 Postcolonialism
    3.2 Postcolonial studies
        3.2.1 Edward Said and his Orientalism
        3.2.2 Postcolonial studies in China
CHAPTER 4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practice
    4.1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practice
    4.2 The strategies used in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CHAPTER 5 Introduction to The Tempest and its two translated texts
    5.1 Introduction to The Tempest
        5.1.1 The story
        5.1.2 Background information
    5.2 Two translated texts of The Tempest
        5.2.1 Liang Shiqiu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Tempest
        5.2.2 Zhu Shenghao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Tempest
CHAPTER 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in the two translated texts of The Tempest from a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
    6.1 Comparability of the comparison
    6.2 A comparative study
        6.2.1 Comparison 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lay
        6.2.2 Comparison on transmission of cultural images
        6.2.3 Comparison on transmission of ideology
        6.2.4 Conclusion drawn out of the comparison
CHAPTER 7 Conclusions
    7.1 Brief summary
    7.2 Contributions
    7.3 Limita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牧;;翻译研究:超越“文化转向”[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2 姜雅珉;;翻译学文化转向下的翻译网络自主学习[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0期

3 张阳;;从翻译的文化转向看“礼”的英译[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4 刘玘芳;;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地位的构建[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5 张旭;;浅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转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0期

6 侯宝华;;戏剧翻译的种类及特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7 贺爱军;段汉武;;融合与逾越——《暴风雨》中异质文明较量的主题探究[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8 李可;黄鹏飞;;由激进骁勇到宽厚平和——从《暴风雨》看莎士比亚晚年思想的变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王利娜;王亚南;;《暴风雨》的心理分析解读[J];才智;2011年16期

10 曹晓燕;;新形势下高师声乐教学的多元文化转向[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乔文娟;科学哲学视野中的中医形象[D];南开大学;2009年

4 孙盛涛;政治与美学的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鹏;晚明士人生活中的书法世界[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郑葳;教育心理学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罗承丽;操纵与构建: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朱莉雅;莎士比亚传奇剧中父女关系的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倪;论戏剧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曹鑫;从文化转向角度论习语翻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徐玮;跨文化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4 潘羽辉;转向哪儿?[D];河南大学;2006年

5 尹训红;心理学文化转向的理论意蕴[D];吉林大学;2007年

6 陈习芝;翻译中归化、异化之时代内涵的实证分析[D];安徽大学;2004年

7 王晓慧;英汉互译中的文化缺损及补偿[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明明;论“两个转向”对翻译与文化研究的价值和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林玉华;从目的论看旅游资料汉译英[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焦文超;意识形态与翻译[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0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870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5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