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理论评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个中译本
本文关键词:从功能对等理论评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个中译本,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以《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个国内的主要的中文译本为材料,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分别研究其词汇对等和文体对等两方面。 该小说是作家J.D.塞林格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年发表的一篇长篇小说,该作品通过细致地描绘主人公Holden这一形象,完整地再现了二战之后美国青少年的状况,主人公独具一格的语言特点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尤其是年轻人的推崇。目前该作品在国内有影响的中文译本有两个,即译林出版社在1998年和2007年分别出版的施咸荣先生和孙仲旭先生的译本,在风格和语言上,两个版本不仅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的区别。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通过文体对等、词汇对等、篇章对等和句法对等来达到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对等目的。由于功能对等理论注重原语和译入语读者的反映,因此十分适用于文学翻译,对该小说的翻译也有很高的指导作用。 论文第一章简要介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的现状;第二章主要阐述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及特点,以及该理论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中文译本对比研究的指导意义;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从词汇对等(普通词汇和俚语的对等)和文体对等(遣词造句和夸张修辞的对等)两方面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分析了原文与两个译本之间的差异;第四章为全文的总结。
【关键词】:奈达 功能对等理论 麦田里的守望者 英译汉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引言8-9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8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介8
- 1.1.2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8
- 1.2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方法8-9
- 第二章 理论框架9-11
- 2.1 奈达及其功能对等理论简介9
- 2.2 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及特点简述9-10
- 2.3 功能对等理论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译本对比研究的指导意义10-11
- 第三章 《麦田里的守望者》两个中译本对比分析11-19
- 3.1 词汇对等11-13
- 3.1.1 普通词汇的对等11-12
- 3.1.2 俚语的对等12-13
- 3.2 文体对等13-17
- 3.2.1 遣词造句的对等14-16
- 3.2.2 夸张修辞的对等16-17
- 3.3 原文与译文的主要差异及其意义17-19
- 3.3.1 词汇的差异17-18
- 3.3.2 文化的差异18-19
- 第四章 结论19-20
- 参考文献20-21
- 附录A 原文21-27
- 附录B 译文27-37
- 致谢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四化;;论奈达的对等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评《小屁孩日记》中译本[J];科技信息;2011年11期
2 魏丽英;;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文体翻译风格对比——以哈代小说《卡斯特桥市长》的两种中译本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陆娟;;功能对等与交际翻译之交汇点——交际对等[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09期
4 徐海珠;;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运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5 王惠娟;;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观[J];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6 夏玉红;;翻译实践之功能对等透视[J];林区教学;2010年02期
7 孙素芬;;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送元二使安西》英译文[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5期
8 黄敏;;功能对等视角下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黄远鹏;;再论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对等”[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王莉;;功能对等给力:亲属称谓语的英译[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闽敏;;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校训汉英翻译原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广京;;《沈葆桢评传——中国近代化的尝试》中译本序[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3 葛铁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简评《一千零一夜》中译本[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4 达生;;《明季党社考》中译本[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5 李宁;;戴着锁链跳舞:意识形态操控下的《南京浩劫》改写现象[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陈绛;;评《中国的现代化》的名词翻译——兼及若干译本的译名问题[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7 欧阳谦;;波兰尼的后现代知识观[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毕芙蓉;;论人学中的目的原则[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吴明瑜;罗伟;冯之浚;;在反思中奋进[A];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1982-2002)纪念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立彦;可怕的误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郑友仁;《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中译本指谬[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科学是什么?我们还没全搞明白[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4 谢蜀生;如此佳作 如此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青木;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肖鹰;我为何至今买不到《魔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朱起煌;《世界能源展望2004》中译本正式出版[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王沛郁;1932年9月秘密印刷成书一册《资本论》早期中译本[N];山西日报;2005年
9 高峰枫;翻一翻西方学术的家底[N];东方早报;2011年
10 陈会鑫;《开发中国的天然气市场——能源政策的挑战》中译本举行首发式[N];中国石化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宏;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方钦;经济制度的信仰基础[D];复旦大学;2008年
3 王静;梦想与现实[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冯维江;安全、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规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5 刘润;日本财政重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6 陈景彦;19世纪中日知识分子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毛增余;斯蒂格利茨与转轨经济学[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郭冠清;企业制度演进大纲[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9 李卓;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淑敏;组织内人工设计的激励契约不完备性探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姝平;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的英译[D];西北大学;2011年
2 朱珠;从功能对等理论分析政治题材的口译技巧[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张一帆;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翻译思维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静;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思远;工业设备说明书的语言特点及其在功能对等理论下的翻译[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辛伟迪;等效翻译论在文化元素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陈玉大;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政论文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高捷;从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看中国民俗词语的翻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R,
本文编号:323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23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