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后殖民视角下的《中国佬》译本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5 07:08

  本文关键词:后殖民视角下的《中国佬》译本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翻译的文化转向和后殖民转向否定了传统译论中关于完全平等的理想预设,转而探求影响翻译行为的外部宏观因素。后殖民翻译理论认为源语和译入语并不是平等的,翻译行为受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从后殖民角度来研究权力斗争下的翻译,探讨了翻译数量、写作、文本选择与翻译策略上的差异。 论文以美籍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中国佬》为个案研究,分析了异化和归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在强弱文化权力差异下的具体运用。选取的华裔英文文学是典型的后殖民文本,它既区别于美国主流文化又不同于边缘的中国文化。华裔作家汤亭亭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同时又排斥两种文化。一方而,她向西方读者呈现中国故事,在多元文化的美国寻求自己的身份认同。同时,由于没有接触真实的中国环境,她笔下的中国故事是不全面的,零碎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扭曲的中国形象。 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视角对两个中文译本的策略取向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位译者都倾向于归化为主,适当异化的翻译策略。归化后的中国文化特征符合译语文化,但也产生了一些文化流失。异化策略使用较少,异化的翻译虽使中国读者感知异样文化,但同时也给读者带来困惑,影响了中国文化的纯度。鉴于此,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策略都不能满意地解决华裔文学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因而,第三种策略“杂合”翻译顺应而出,以应对翻译过程中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斗争。由于差异性和多样化诉求是后殖民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倡异化和“杂合”翻译,通过保留异质话语使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得以进行平等地对话,从而促进文化的融合和共通。狭义上来说,本文归纳的翻译策略评价和推断能启示译者从后殖民视角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广义上来说,本文所做的美籍华裔文学的翻译研究很大程度上使后殖民研究和文化研究的领域得到扩展。
【关键词】:后殖民理论 权力差异 翻译策略 美国华裔文学 《中国佬》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3-4
  • ABSTRACT4-6
  • 摘要6-7
  • CONTENTS7-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2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0
  • 1.2 Research Questions10
  • 1.3 Methodology10
  • 1.4 Thesis Structure10-12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2-22
  • 2.1 Postcolonial Theories12-15
  • 2.1.1 Introduction of Postcolonial Theories12-13
  • 2.1.2 Key Figures in Postcolonial Studies13-15
  • 2.1.2.1 Edward Said13-14
  • 2.1.2.2 Gayatri Spivak14
  • 2.1.2.3 Homi Bhabha14-15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15-19
  • 2.2.1 Western Researches on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15-17
  • 2.2.2 Domestic Researches on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17-19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China Men and Its Translation19-22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2-28
  • 3.1 Cultural and Postcolonial Turns in Translation Studies22
  • 3.2 Power Differentials in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Studies22-28
  • 3.2.1 A Survey of Power Differentials23
  • 3.2.2 Translating Across Power Differentials23-28
  • 3.2.2.1 Disproportionate Translations24-25
  • 3.2.2.2 Distorted Writing25-26
  • 3.2.2.3 Selection of Original Texts26
  • 3.2.2.4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he Postcolonial Context26-28
  • Chapter Four A Case Study:Translation of China Men28-60
  • 4.1 An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Its Translation28-29
  • 4.2 About China Men and Its Author29
  • 4.3 Power Differentials Concerning Translating of China Men29-32
  • 4.4 Translation Strategies Employed in Xiao Suozhang's and Li Meihua's Versions32-60
  • 4.4.1 Domestication as Dominance32-52
  • 4.4.1.1 Translation of Characters' Names33-37
  • 4.4.1.2 Translation of Religious Thoughts37-43
  • 4.4.1.3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Stories43-47
  • 4.4.1.4 Translation of Chinese-specific Cultural Words47-48
  • 4.4.1.5 Translation of Poems and Songs48-52
  • 4.4.2 Foreignization as Minority52-60
  • 4.4.2.1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52-53
  • 4.4.2.2 Translation of Distorted Chinese Images53-54
  • 4.4.2.3 Translation of Broken English54-60
  • Chapter Five Evaluation and Implication on the Strategies60-63
  • 5.1 Evaluation60-61
  • 5.1.1 The Decolonizing Effect of Domestication60
  • 5.1.2 Problems Caused by Domestication Approach60-61
  • 5.2 Implication61-63
  • 5.2.1 Embracing Foreignization61-62
  • 5.2.2 Advocating Hybridized Translation62-63
  • Chapter Six Conlusion63-66
  • 6.1 Research Findings63-64
  • 6.2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64-66
  • REFERENCES66-72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72-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斌业;卢澄;;Gladys Yang翻译《蝴蝶》策略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曹威;汉英谚语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李琴;;中国外交语言的特点及翻译[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1期

4 文瑞玲;;论英汉成语的数及其翻译[J];林区教学;2006年04期

5 王前进;;《红楼梦》中饮食文化内容翻译策略的对比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6 邹幸居;;“牛”、“马”中西文化内涵差异的认知探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任月花;;归化与异化[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王志华;李喜民;;文化取向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红楼梦》杨宪益与霍克斯译本之比较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9 党莉莉;;社会意识形态、译者个体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10 李莹;;移就的作用及其翻译策略[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英;;翻译策略透视[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邹玉婷;;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朱天文;;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评美国新闻期刊对汉语文化词语的翻译[A];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9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严魁;;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策略[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周贝;;目的论关照下的《达·芬奇密码》中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周志光;;林译《黑奴吁天录》中的民族文化意识分析[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绍祥;;翟理斯与英译《聊斋志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朱思;丁浩;;自然灾难新闻标题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闫君;;汉英公示语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10 徐琴;;浅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濮阳荣;从福娃英译看翻译策略问题[N];文艺报;2008年

2 许曦明;不该迷失的翻译策略[N];文艺报;2005年

3 陈榕;他为西方读者举起一面有异域色彩的“东洋镜”[N];文艺报;2008年

4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韩振宇;论“和而不同”的跨文化翻译策略[N];光明日报;2009年

5 姜秋霞;论翻译策略的政治性[N];光明日报;2003年

6 姜秋霞 权晓辉;翻译在多元文化发展中的态度及其作用[N];光明日报;2004年

7 赵锋;三种IPv4/IPv6过渡技术对比[N];人民邮电;2006年

8 陈晓飞;重新发现“文化哥伦布”[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张柏然;发展中国的译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10 许钧;理解翻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迟庆立;文化翻译策略的多样性与多译本互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吴s,

本文编号:325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25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5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