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狼图腾》的译介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04:12

  本文关键词:《狼图腾》的译介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狼图腾》是姜戎花了三十年构思,六年创作的具有丰富含义的作品,是文学文本和政论文本的结合,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了草原上狼和人类的故事,也在字里行间表达着他对于文化、历史、民族和现代国家的一系列观点。2004年该小说一经上市便在国内外引发销售狂潮,并迅速升温为热议的话题。2007年《狼图腾》从243部亚洲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亚洲曼氏文学奖。在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输出效果低迷的当下,英译本《狼图腾》在国外受到西方学者和读者的热烈欢迎,堪称中国对外成功输出小说的典范。 译介学以文学译介为基本研究对象,由此展开文学传播、接受、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它强调译者,读者,和接受语境在文学对外输出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译者的个性,读者的主体性和期待视野,接受语境的历史性都是决定文学文本对外输出是否成功的关键。从译介学研究立场出发,我们可以更清楚和准确地把握《狼图腾》翻译活动的本质。《狼图腾》的翻译实质上是文学译介,不是单纯的文学或文字翻译。它实际上由两个大的部分组成,原语系统的文本生产及目标语系统的传播和接受。关注原语系统的文本生产的实质就是为了满足目标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同时切合目标语的接受语境,更利于文本在目标语系统的传播和接受。 本文从译者,读者,和接受语境的创造性叛逆的角度来分析英译本《狼图腾》能够对外传播成功的因素。这个限制性因素在文中被归纳为俩类,一是译本的语言因素,即译者的个性在译本中的体现。二是译本非语言的限制因素,即目标语读者的审美期待和接受语境的历史性。文中第二章从译者创造性叛逆的角度分析了葛浩文的个性翻译观,并且详细的列举了其在译本中运用的增删,补充和转译等个性的翻译方法,同时也阐释每个翻译方法背后的文学或文化原因。第三章从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语境的历史性角度,分析出狼图腾的生态美学和激起民族身份认同争议的狼性主题是获得西方读者接受的关键性美学因素。
【关键词】:狼图腾 译介学 创造性叛逆 接受语境 对外传播和接受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7.42;I046;H05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Contents6-7
  • Introduction7-12
  • 1 Research Background7-8
  • 2 Purpose of the Study8-12
  • Chapter One Medio-translatology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Literary Works12-24
  • 1.1 Medio-translatology12-15
  • 1.2 The Key Notions15-24
  • 1.2.1 The Creative Treas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15-21
  • 1.2.1.1 The Creative Treason of the Readers16-17
  • 1.2.1.2 The Creative Treason of Receiving Contexts17-19
  • 1.2.1.3 The Creative Treason of the Translator19-21
  • 1.2.2 Restraining Factors of the Creative Treason on Literary Translation21-24
  • 1.2.2.1 The Linguistic Restraining Factors21-22
  • 1.2.2.2 The Extra-linguistic Factors22-24
  • Chapter Two The Linguistic Creative Treason on the Wolf Totem's Transmission24-32
  • 2.1 The Introduction of Wolf Totem and Its Popularity24-25
  • 2.2 The Creative Treason of the Translator25-32
  • 2.2.1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ranslator25-26
  • 2.2.2 The Deletion, Supplementary and Transference26-32
  • Chapter Three The Extra-linguistic Creative Treason on Wolf Totem's Transmission32-39
  • 3.1 The Creative Treason of Wolf Totem's Receiving Context32-34
  • 3.1.1 The Historicity of Wolf Totem's Receiving Context32-34
  • 3.2 The Creative Treason of the Wolf Totem's Target Readers34-39
  • 3.2.1 The Subjectivity of Wolf Totem's Target Readers34-36
  • 3.2.2 Aesthetic Features Accepted by Western Readers36-39
  • 3.2.2.1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 of the Wolf Totem36-37
  • 3.2.2.2 Issues of National Identity Caused by Wolf Totem37-39
  • Conclusion39-41
  • Acknowledgments41-42
  • Bibliography42-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娇新;企鹅购买《狼图腾》英文版权[J];文化交流;2005年06期

2 ;走进狼的世界——精品小说《狼图腾》导读[J];读与写(高中版);2008年01期

3 顾森;;狼图腾Y[J];青春;2010年07期

4 张雁琦;狼图腾 第十届NEC杯赛八强战侧记[J];棋艺(围棋版);2004年10期

5 王春玲;;重读《狼图腾》[J];中国职工教育;2011年02期

6 肖绮;;《狼图腾》畅销探析与弊端审视[J];理论与创作;2005年06期

7 杨永平;;不敢推崇的“狼道”[J];珠江水运;2008年03期

8 嘉龄;飞明;吕卉子;;《狼图腾》像是专门为我写的 专访让-雅克·阿诺[J];电影世界;2009年10期

9 易晖;《狼图腾》到底是什么图腾[J];中关村;2004年11期

10 李德志,朱志玲,王绪平,盛丽娟,王长爱;维系草原生态和谐的启迪与实证——评《狼图腾》中的生态学意蕴[J];生态学杂志;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那木吉拉;;小说《狼图腾》的学术观点批判——红山文化“中华第一龙”为“狼龙”说质疑[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2 施蔷生;;狗年话“图腾”——读《狼图腾》和《藏獒》有感[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3 ;《狼图腾》的人类化意义及版权输出[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戴云波;;小说应当离人近一点[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5 费小平;;《翻译研究与杰出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学者资源的阅读:译介学研究的文本化途径》[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倩;贾丝玉;;狼图腾——《狼群中的朱莉》中的狼意象[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7 费小平;;“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不可忽略的文化翻译研究视角[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雷达;;长篇:平稳发展和时有闪亮[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2)[C];2005年

9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全福;;关于“误读”的反思——兼评培根《论美》一文的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央旦才让;《狼图腾》 生命留下的残酷震撼[N];兰州日报;2005年

2 记者 林莉丽;让·雅克·阿诺:《狼图腾》属于我[N];中国电影报;2009年

3 鲍晓倩;《狼图腾》热卖 “狼”的精神引发争论[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广利 记者 李秦卫;解读“狼图腾”[N];解放军报;2010年

5 张抗抗;《狼图腾》透露出朴素的科学发展观[N];大众科技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俞晓兰 周怀宗 张瑞敏;狼图腾点燃京城狼烟[N];华夏时报;2004年

7 张抗抗;引狼入“史”[N];社会科学报;2004年

8 牟钟鉴;要人性,不要狼性[N];中国民族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朱丹 ;《狼图腾》演绎的畅销书运营之道[N];经济参考报;2005年

10 张抗抗(作家);狼蹲在文字暗处[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全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于京一;想象的“异域”[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庆勇;穿行在艺术女神与经济巨人之间[D];吉林大学;2012年

4 宋俊宏;近三十年中国生态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陈佳冀;中国文学动物叙事的生发和建构[D];上海大学;2011年

6 刘小刚;创造性叛逆:概念、理论与历史描述[D];复旦大学;2006年

7 张德军;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民俗记忆[D];兰州大学;2012年

8 刘亚利;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9 高志强;《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文学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陈蜀玉;《文心雕龙》法语全译及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绚丽;颠覆、重构与升华—论《狼图腾》[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楠;从多元视角看葛浩文对《狼图腾》的翻译[D];安徽大学;2012年

3 刘永鑫;论《狼图腾》的生态意识[D];吉林大学;2010年

4 魏文婧;北美华裔汉学家翻译理念研究(1995-2004)与中国译介学建设[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董亮;从《狼图腾》和《藏獒》看新世纪以来的动物小说创作[D];延边大学;2012年

6 衡庆娟;生态视野下的《狼图腾》与《白牙》之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柴华;生态文学与《狼图腾》的生态文学元素[D];吉林大学;2008年

8 赵婉彤;余华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英译本的译介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陆志国;哈代在中国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陈艳艳;生态翻译视角下的《狼图腾》翻译[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狼图腾》的译介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38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3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