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世界尽头》翻译实践报告
本文关键词:《直到世界尽头》翻译实践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翻译活动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从萌芽,发展,壮大,直到21世纪的今天,翻译的题材也各式各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随着经济和社会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各国各类人才层出不穷,由此近年来人物传记的翻译也开始备受关注,然而如何做好人物传记的翻译俨然成为译者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要想在翻译传记类文章的过程中得心应手,翻译人员必须充分了解传记类文章的特点,在忠实原文、尊重作者、面向读者的同时,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以翻译理论为指导,并灵活且综合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 本论文旨在通过翻译理论和传记类文章的翻译实践,对译文进行分析研究,译者的研究结果可以供其它翻译者参考或借鉴。本文依据的项目翻译内容是国际知名羽毛球选手林丹著的《直到世界尽头》一书。 本论文第一章主要介绍翻译的内容、背景、现状和作者;第二章阐述了传记类文章翻译前的准备工作;第三章详细分析了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体会;第四章是结论部分,是译者通过翻译实践总结的心得。
【关键词】:人物传记翻译 翻译实践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7-9
- 1.1 Type of the translation7
- 1.2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nslation in Lin Dan’s autobiography7
- 1.3 Introduction of the book and its author7-9
- 1.3.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book7-8
- 1.3.2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Lin Dan8-9
- Chapter Two Preparation before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9-11
- 2.1 Understanding towards the translation text9-10
- 2.2 Searching of materials and preparation for translation10-11
-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11-21
- 3.1 Translation Strategies11-18
- 3.1.1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12-13
- 3.1.2 Addition and omission13-15
- 3.1.3 Reverse15-16
- 3.1.4 Transformation of parts of speech16
- 3.1.5 Separation and Integration16-18
- 3.2 Problems, solutions and gains18-19
- 3.2.1 How to avoid obscurity and translationese18
- 3.2.2 Exertion of the subjectivity of a translator18-19
- 3.3 Function of dictionaries and the internet19
- 3.4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19-21
- Chapter Four Conclusion21-22
- References22-23
- Appendix I Original23-36
- Appendix II Translation36-54
- The author and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54-55
- Acknowledgements5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金声;通过喻体对照探讨英汉比喻互译的途径[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杨京宁,王琪;汉语新词新语词源探析及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孙净丽;;试论英语谚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万莲;徐敏;张静;;关于英汉习语翻译的几点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袁晓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徐华莉;翻译标准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喻家楼;语篇中显性连贯、隐性连贯与译作的语义传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宋然然;;语用层面的象似性考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刘晓萍;;英汉文化差异与商标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蓉;;从顺应论看中国宋词《虞美人》译文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任东升;;翻译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易明华;;翻译中的意图观[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刘倩;;力求唯真求实——浅谈翻译中的“还原”问题回译[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晶;;从文化角度浅谈英语外来语的汉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惠萍;;浅谈英语习语汉译技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7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雪萌;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乔翔;汉英形修名结构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晴;从顺应论角度看双关广告语的翻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琳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政治语篇中英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沈纯洁;论文化的可译性《红楼梦》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周良谦;陪同口译中文化差异引起的交流障碍及应对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一帆;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翻译思维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娟;杨必译《名利场》中“good”一词的具体化译法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雷宇;“美即是真,真即是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唐海蓉;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材的编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直到世界尽头》翻译实践报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3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