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视阈融合看译者主体性在戴乃迭《边城》英译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17-05-02 05:06

  本文关键词:从视阈融合看译者主体性在戴乃迭《边城》英译中的体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边城》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以朴实、清丽、空灵、自然享誉中外,号称“一颗千古不灭的珠玉”。它被译成13种外文,传至40多个国度,震动中外文坛。历经80年,《边城》广为研究的英译本已有两部:一个是1947年版的由金堤和Robert Payne合译之作The Frontier City;一个是戴乃迭1981版的及2011年再版的The Border Town。笔者欲采用戴乃迭2011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伽达默尔的“视阈融合”理论,深入探讨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两度视阈融合——中的发挥及带给作品的影响。 翻译是一个阐释对话过程,由于翻译主体与客体都镶嵌于历史中,拥有各自独立的视阈,在翻译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视阈必然会多次冲撞、融合。本文欲重点研究翻译过程中两次起决定性作用的视阈融合:1)原文本视阈与译者视阈的融合;2)第一次融合后形成的新视阈与目的语/文化视阈的融合。首先,带着偏见的译者与具有“召唤结构”的原文本相遇,不可避免地对原文本进行选择、切割与吸收,不断地把自己的视阈扩展至原文本视阈,可能产生多种阐释。其次,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把目的语/文化纳入视野的前提下,结合语境界定第一次融合产生的视阈,从而形成译文本独特的视阈。然而,译者偏见的历史性和主体性、文本的开放性使理想的视阈融合不可能,即视阈融合具有度,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原文本在异国的命运。戴乃迭的The Border Town广受英美读者好评,成功地传播了中国近代文学及文化。本文正是从视阈融合视角详尽地探讨戴乃迭的译者主体性如何在宗教、文化、格式塔意象层面把自己的视阈融入原文本视阈;以及在把第一次融合形成的新视域与目的语/文化视域融合时,戴乃迭又是如何成功地取得形式、意义的完美融合。 通过对戴乃迭的英译本The Border Town的研究,笔者认为戴乃迭在两度视阈融合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译者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成功再现了原文本的艺术价值及美学价值。这使我们认识到“视阈融合”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主体性的过程,译者主体性贯穿两度融合的始末,带给原文本后生。然而由于译者与文本各自的特性,融合必然是有度的,而且两次融合过程之间不是单向直线型而是双向循环型,二者相互作用、修正、提升、完善。并且原文本一直作用于两次融合的全过程,只是在一度融合是原文本是直接参与者,在二度融合时它是间接参与者;译文本是以原文本为基础,在译者认知与审美过程中变形融合的结果,它与原文本有着不可切割的历史渊源。但译文本在目的语/文化的功能可能不同于原文本在源语中的功能,二者同中有异、交叉互补,即译文本具有独立性,打上了译者主体性的烙印。
【关键词】:视阈 视阈融合 译者主体性 边城 戴乃迭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Introduction13-19
  • Chapter 1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19-35
  • 1.1 Subject of Translation20-22
  • 1.2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22-25
  • 1.3 Base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25-35
  • 1.3.1 Indeterminacy and Blanks of the Text26-30
  • 1.3.2 Historicity of Understanding30-32
  • 1.3.3. Subjectiveness of Reproduction32-35
  • Chapter 2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sion ofHorizons35-50
  • 2.1 The Definition of Horizons in Translation35-39
  • 2.2 The Process of Fusion of Horizons39-41
  • 2.3 Characteristics and Degree of Fusion of Horizons41-44
  • 2.4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Fusion of Horizons44-50
  • 2.4.1 In Fusion 1:the Fusion of the ST's Horizon and the Translator's Horizon44-47
  • 2.4.2 In Fusion 2: the Fusion of the New Horizon Formed in Fusion 1and the Horizon of Target Language/Culture (TT readers)47-50
  • Chapter 3 Manifesta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GladysYang's The Border Town in light of Fusion of Horizons50-87
  • 3.1 The Brief Introduction to Biancheng and The Border Town50-56
  • 3.1.1 Shen Congwen and Biancheng51-54
  • 3.1.2 Gladys and The Border Town54-56
  • 3.2 Analyses of Gladys' Subjectivity in The Border Town During the Process of Fusion of Horizons56-87
  • 3.2.1 Gladys' Subjectivity in the Fusion of the ST's Horizon and the Translator's Horizon57-73
  • 3.2.1.1 On the Level of Religion57-62
  • 3.2.1.2 On the Level of Culture62-66
  • 3.2.1.3 On the Level of Image-G66-73
  • 3.2.2 Gladys' Subjectivity in the Fusion of the New Horizon Formed in Fusion 1 and the Horizon of Target Language/Culture (TT readers)73-87
  • 3.2.2.1 Fusion of Form73-80
  • 3.2.2.2 Fusion of Meaning80-87
  • Conclusion87-90
  • Notes90-91
  • Bibliography91-97
  • Acknowledgements97-98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燕;从翻译美学观看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袁莉;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朱健平;;翻译即解释:对翻译的重新界定——哲学诠释学的翻译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葛校琴;译者主体的枷锁——从原语文本到译语文化[J];外语研究;2002年01期

5 高宁;论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兼论翻译标准的设立原则[J];上海科技翻译;1997年01期

6 朱健平;;“视域融合”对译作与原作关系的动态描述[J];外语教学;2009年02期

7 许钧;翻译的主体间性与视界融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8 谢天振;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解释学理论与翻译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9 孙昌熙;刘西普;;论《边城》的思想倾向[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5年04期

10 杨武能;;阐释、接受与再创造的循环——文学翻译断想[J];中国翻译;1987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平;对《边城》两个英译本美学再现的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从视阈融合看译者主体性在戴乃迭《边城》英译中的体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40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8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