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性广告语言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15:11
本文关键词:文学性广告语言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手段,它包括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广告语言在阐述商品、服务属性的时候,通过大量具有煽动性或唯美华丽的语言对消费者进行“挑拨”、“引诱”,使得广告语言具有了浓厚的文学特色,从而引发受众的关注和兴趣并被认知,使受众与产品传播的意识观念产生共鸣,进而对产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告语言的策划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现代企业普遍认为:具有审美特性的广告语言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且对企业和产品形象推广大有裨益。所以为了使广告语言具备较高的审美态度、更高的传播效果,文学介入广告语言是至关重要的。具有文学色彩的广告语言被称为文学性广告语言,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还具有社会价值,所对它探讨、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可以取得一定成果的。 广告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成熟于工业革命时期,它先后经历了古代广告、近代广告、现代广告三个阶段。广告的定义变化与社会历史、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故至今还没有-个固定的定义。广告语言的定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本文探讨的广告语言是狭义的广告语言,指广告传播中的纯语言和文字手段。文学性指使文学称之为文学的东西。文学性理论的发展先后经历形式主义、阐释学、接受美学、结构主义等思想的转型,使文学性的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结构主义重提文学性时,文学研究已经转向了发散、扩张的态势。结构主义学者认为,文学性可以打破文学与非文学,推动文学向非文学领域发展。这就是文学性的蔓延,所以我们可以说广告语言也浸透在文学性的“蔓延”中。广告语言根据是否含有文学性,又分为文学性广告语言和非文学性广告语言。 文学性广告语言的形式构成包括音律、修辞、词义、词汇等,文中举例分析了各种具体形式。它的层次结构可以概括为韵律层、意象层、修辞层和意境层。文中提到了很多有趣味、审美价值高的文学性广告语言,从而可以清楚懂得到文学性对广告语言的具体作用。 文学性广告语言具有多种功能,主要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从符号学角度解读文学性广告语言,我们得出它具有构筑神话的能力,它通过各种形式构筑了一个个的广告神话,深深地影响着消费社会里的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消费等。文学性广告语言研究还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它拓展了传统广告学的理论研究,丰富了文学性理论研究;并具有启发性的实践意义,它使人理性认知广告的功利性和审美价值,击破了广告建构的神话,将促进人们合理、理性、自主的消费。
【关键词】:广告 广告语言 文学性 文学性广告语言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04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2
- (一) 研究对象的确定9
- (二) 文学性广告语言国内外研究现状9-10
- (三) 本文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10-12
- 一、广告语言概述12-20
- (一)广告与广告语言12-15
- (二) 文学性视角下的广告语言15-20
- 1. 文学性的内涵15-18
- 2. 广告语言的分类及文学性广告语言18-20
- 二、文学性广告语言的基本构成20-34
- (一) 文学性广告语言的形式构成20-28
- 1. 优美动听的音律20-21
- 2. 词汇、词义、语法的变异21-22
- 3. 灵活多变的修辞22-27
- 4. 语言的“诗性化”27
- 5. “陌生化”手法27-28
- (二) 文学性广告语言的文本层次结构28-34
- 1. 韵律层28-29
- 2. 意象层29-31
- 3. 修辞层31-32
- 4. 意境层32-34
- 三、文学性广告语言的功能解读和神话建构34-42
- (一) 文学性广告语言的功能34-39
- 1. 基础性的经济功能34-35
- 2. 隐含的文化功能35-36
- 3. 公益性的社会功能36-37
- 4. 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功能37-39
- (二) 文学性广告语言的神话建构39-42
- 四、文学性广告语言问题研究的意义42-50
- (一) 理论建设意义42-46
- 1. 拓展了传统广告学的理论42
- 2. 丰富了文学性理论42-46
- (二) 实践意义46-50
- 1. 理性认知广告的功利性和审美价值46-48
- 2. 击破广告神话,引导人们建立理性、合理的消费观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馨;文学性:文化社会的意识形态特征[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6期
2 刘淮南;;“文学”性≠文学“性”[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3 余虹;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文艺研究;2002年06期
4 吴子林;对于“文学性扩张”的质疑[J];文艺争鸣;2005年03期
5 陶东风;;文学的祛魅[J];文艺争鸣;2006年01期
6 姚文放;;“文学性”问题与文学本质再认识——以两种“文学性”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文学性广告语言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394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