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李白诗歌修辞的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10:05

  本文关键词:李白诗歌修辞的英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旨在比较系统地谈谈李白诗歌在修辞方面的英译问题。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引言,第一章,第二章。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李白诗歌英译的主要概况,其次规定了本文的讨论对象、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讨论诗歌辞格的七个方面: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引典、设问、对比。比喻英译的关键是体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如果直接移植会造成审美障碍,提倡用译语读者熟悉的喻体来代替原始喻体,点明借喻中的本体,帮助理解。起兴英译的关键在于尽量体现出起兴部分与后文的联系,对于包含比喻意义的兴句,尽量明确其中的思想轨迹。译拟人的时候,应努力再现原诗的意象,把握原诗的情趣。英译夸张的时候,不必拘泥于日常尺度,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尽量表现诗人的浪漫主义气息。典故的翻译,可以采用释义、加注、异化法。设问要明确问句所隐含的确定意义,同时兼顾问句形式。英译对比要再现进行正反对比的意象,至于相关对比,译出其中的深层联系。 第二章讨论音韵方面的修辞,我们主要讨论双声叠韵、叠字、复辞。双声叠韵最好用英语中的头韵和准押韵来模拟。写声叠字可以用英语中相应的摹声词来译,,写状叠字先把意义准确地译出,再在可能范围里模仿外在形式和音韵之美。复辞可以用准押韵来模拟,但最为重要的还是把意义准确地表达出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I046
【目录】:
  • 引言8-12
  • 第一章 辞格的英译12-41
  • 1.1 比喻12-17
  • 1.2 起兴17-23
  • 1.3 拟人23-26
  • 1.4 夸张26-30
  • 1.5 典故30-35
  • 1.6 设问35-37
  • 1.7 对比37-41
  • 第二章 音韵的英译41-47
  • 2.1 双声叠韵41-43
  • 2.2 叠字43-45
  • 2.3 复辞45-47
  • 注释47-49
  • 参考文献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荥;;王维诗歌英译研究述评[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2 王明树;;论诗歌翻译的详略度——以李白三首诗歌英译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崔玲;;“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浪漫情怀——谈李白诗歌中的月意象内涵[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张雯;朱华;;顺应论视角下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5 仝建军;;谈李白诗歌“豪放飘逸”风格的成因[J];考试周刊;2011年53期

6 杨学敏;;西方浪漫主义批评对待传统的态度——兼论浪漫主义视角在李白阐释中的症结[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7 唐春兰;;论李杜诗歌创作的思维差异[J];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03期

8 林丽;;论李白诗歌中的非线性思维[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9 郑建和;;魏晋风度与李白诗歌创作——从李白诗歌中的魏晋人物说起[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詹颖;;李白诗歌中的酒文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念龙;;唐五代李白再塑论纲[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瑞君;;魏晋人物品评与李白诗歌[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3 康怀远;;论李白诗歌的法度[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4 乔德明;;李白与佛经二题[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5 薛天纬;;生命与生活之歌——解读《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蒋志;;略论李白文化的现代价值[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崔际银;;论李白在传统文化流程中的作用[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金城;朱易安;;一代风骚——李白及其艺术中的人生与社会[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9 王辉斌;;李白究竟在何地奉诏入京——兼论安徽南陵为李白的第三故乡[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10 松浦友久;尚永亮;;“客寓”的诗思——李白认识的基准[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伟;第九届安徽省艺术节暨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特约记者 杨鹏程;安陆擦亮李白文化金字招牌引来游客一片[N];孝感日报;2011年

3 ;李白之风 深植安陆[N];湖北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李剑军 通讯员 杨鹏程;安陆充分挖掘李白文化资源[N];湖北日报;2011年

5 康怀远;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N];光明日报;2004年

6 记者 晋文婧 宣万明;第九届安徽省艺术节暨 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开幕[N];安徽日报;2010年

7 蔡朝阳 王清 程荣东 杨鹏程;探寻李白文化的未来指向[N];湖北日报;2010年

8 记者 陈群 曹显钰;两台“文化大戏”金秋推出[N];安徽日报;2010年

9 路 也(大学教师);途中的阅读[N];中国邮政报;2003年

10 韩结根;热爱唐诗从李白开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中强;新媒体背景下的汉语新闻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崔莹辉;《老子》英译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琳;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说书套语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李柯;隋唐五代巴蜀仙道文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洁;琴声何处不悠扬[D];苏州大学;2008年

8 赵美玲;中国古典诗歌在泰国当代的传播与影响[D];上海大学;2010年

9 贾卉;符号意义再现:杜甫诗英译比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夏天;“阐释运作”延展理论框架下的老舍小说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燕;李白诗歌修辞的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吴高昌;论《诗经》英译中的美学再现[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陶陶;操纵性与译者主观能动性在《毛泽东选集》英译中的对抗[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赵丹丹;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看中国高校网页简介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齐林涛;一分为三视域下的《金瓶梅》英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靳乾;从操纵理论看王维诗歌英译[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舸;《庄子》英译历程中的权力政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洋;意象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围城》幽默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卢冬梅;郁达夫《故都的秋》英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谷艳丽;应用翻译功能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园林”介绍英译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李白诗歌修辞的英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2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452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f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