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关联理论视角下《嘉莉妹妹》汉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16 09:04

  本文关键词:关联理论视角下《嘉莉妹妹》汉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尝试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裘柱常、石灵(1962年版)和王克非、张韶宁翻译的《嘉莉妹妹》两个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译者主体性在《嘉莉妹妹》两汉译本中的体现,从而说明译者主体性在翻译的各个过程(包括对文的选择、理解及表达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受到原文本、译者的认知环境、读者的认知语境等因素的制约。 传统的翻译理论中,译者的地位和作用通常得不到重视。但随着“文化转向”的出现,人们对译者的主体性有了新的认识,开始重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译者主体性成为了翻译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许多的翻译家和学者越来越关注译者,并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其中,关联理论是一个新的视角。另外,《嘉莉妹妹》不同时期的译本都很好的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提供了素材。 本文的理论基础是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Wilson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它从认知的角度对翻译进行研究,提出译事是一种三元关系,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由于他们各自的认知不同,因此,给译者留下了较大的处理空间,凸显了译者的主体性。 本文共五章,第一章作者对《嘉莉妹妹》及其译本的翻译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同时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二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涉及到关联理论和译者主体性。作者讨了译者主体性的定义,介绍了关联理论的主要概念,如认知语境,互明性,关联原则等等并分析了这些慨念与翻译的关系,最后作者从关联理论角度提出对译者主体性的理解。第三章,作者简要介绍了《嘉莉妹妹》,尤其是其两个中文译本的相关信息,为下章的分析打下基础。第四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作者从关联理论角度,详细对比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在《嘉莉妹妹》两个中文译本中的体现,主要从对原文本的选择,理解以及表达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译者主体性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译文的好坏。最后作者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嘉莉妹妹》 译者主体性 关联理论 认知语境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059;I046
【目录】:
  • Abstract6-8
  • 摘要8-10
  • Acknowledgements10-12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2-16
  • 1.1 Literature Review12-13
  • 1.2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3-16
  • Chapter 2 Theoretical Foundation16-37
  • 2.1 Subjectivity16-20
  • 2.1.1 Subject16-17
  • 2.1.2 Subject in Translation17-19
  • 2.1.3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19-20
  • 2.2 Relevance Theory20-32
  • 2.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Relevance Theory20-22
  • 2.2.2 Main Concepts of Relevance Theory22-32
  • 2.3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32-37
  • Chapter 3 Sister Carrie and Its Two Chinese Versions37-42
  • 3.1 Theodore Dreiser and Sister Carrie37-38
  • 3.2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Sister Carrie38-42
  • 3.2.1 Qiu Zhuchang & Shi Ling and their Chinese Version of Sister Carrie39-40
  • 3.2.2 Wang Kefei & Zhang Shaoning and Their Chinese Version of Sister Carrie40-42
  • Chapter 4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Sister Carrie42-62
  • 4.1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Choosing the Source Text42-46
  • 4.1.1 Choosing the Source Text Based on Cognitive Environment42-45
  • 4.1.2 Choosing the Source Text Based on Translator's Purpose45-46
  • 4.2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Understanding the Source Text46-49
  • 4.3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Representing the Source Text49-62
  • 4.3.1 Assumption about Reader's Cognitive Environment50-55
  • 4.3.2 Choos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55-62
  • Chapter 5 Conclusion62-65
  • References65-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荣广;;从关联理论看译者的主体地位[J];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12期

2 伍雪菲;;从关联理论看译者的“再创造”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2期

3 汪丹;张文君;;从关联理论看译者的主体性[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李政文;;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误译与译者主体性[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5 吕庆夏;张秋林;;关联理论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J];考试周刊;2007年14期

6 冯岩松;;从关联理论探求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李百温;李燕;;从寻求最佳关联探求译者主体性发挥[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张亚丽;;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典故翻译[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5期

9 黎政;刘绍忠;;关联与译者主体意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孟志刚;从关联理论看对等原则的局限性[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夏雨;;从关联理论看英语影视字幕汉译[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闻艳;;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娟;;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吴文辉;;隐喻的关联性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曦;;寻求听力理解中的最佳相关[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涂秀青;;认知、逻辑分析与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10 林凤来;;《围城》中的幽默比喻及其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慕军 首都师范大学;治文摘通病应从题目下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兰守亭;德莱塞:美国文学的《最后一位巨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3 庞培;忘不了你 珍妮姑娘[N];重庆日报;2000年

4 齐宏伟 (南京师范大学);背向救渡,转身离去[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叶廷芳;文学翻译:还是回你原来的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程征;德莱塞:为美国照相的记者[N];中华新闻报;2005年

7 江晓红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多元与融合:语用研究的认知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少莲;中美拒绝策略对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胡春华;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语用学研究:顺应—关联路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赵虹;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宋杰;品特戏剧的关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拥军;论外宣翻译的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刘平波;认知语境视阈下的口译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侯林平;译者主体性的概念及其体现形式:关联理论阐释[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邓春;在线新闻的关联翻译[D];重庆大学;2003年

5 姜学龙;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复;基于关联理论的广告语言阐释[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薄振杰;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5年

8 邵琳娜;交替传译中模糊信息翻译的关联理论的探索[D];西南大学;2010年

9 翟蓓蕾;从关联理论看科普英语中隐喻的汉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衣志梅;从关联理论视角看国际广告的翻译—英译汉举要[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关联理论视角下《嘉莉妹妹》汉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454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9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