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创造性叛逆视角下的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英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20:07

  本文关键词:创造性叛逆视角下的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英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创造性叛逆的理论出发,结合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唐诗三百首》,对创造性叛逆在唐诗英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而论证了唐诗是可以翻译的以及创造叛逆在唐诗英译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以后的诗歌英译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繁荣,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国外学者。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诗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其中,唐诗又是最吸引人注意的宏伟篇章。“李唐三百年,留诗五万首”,唐代诗歌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主题丰富多彩,成就了很多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是世界文化不可多得的财富。唐诗英译的历史由来已久,众多的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将这一宝贵财富通过翻译介绍到西方国家去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因为唐诗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独特结构和特点,翻译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如音律问题,文化意象等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将唐诗形神兼备的“转移”到异域文化中去一直是翻译界所关注的焦点。所以一直以来就有关于诗歌,特别是中国的古典诗歌的可译性问题的争论,很多学者认为诗歌是不可以翻译的。但与此同时,又有很多优秀的译作不断涌现,,例如许渊冲教授翻译的《唐诗三百首》颇受好评。这些译作的出现表明了一点,唐诗是可以翻译的,只是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本论文以“翻译是创造性叛逆”为理论基础,主要以许渊冲英译唐诗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考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创造性叛逆。 本论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四个部分,其中正文包括三个章节。 绪论部分概述了本论题的研究背景及现状,选题原因,研究意义及方法。提出了“创造性叛逆的观点”,“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是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于1987年在其著作《文学社会学》中首次提出的。他指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并进一步指出“如果大家愿意接受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背叛这一说法的话,那么,翻译这个带刺激性的问题也许能获得解决。说翻译是背叛,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里(指语言);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它第二次生命。”① 正文第一章首先分析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原因与必然性,从而进一步论述创造性叛逆对于诗歌翻译的重要性、不可或缺性。 正文第二章重点分析许渊冲先生与翻译艺术的研究背景,分为两点,第一点是许渊冲先生与翻译艺术,分为三小节论述。第一小节是许渊冲先生的传略。许渊冲先生一生,由求学、留学、教学组成,离不开诗歌与文学翻译。第二小节重点分析许渊冲先生文学翻译理论综述,即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目的论。许氏译论相对于传统翻译理论就,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独成一家一派。第三小节讨论许渊冲先生古典诗词英译艺术与技巧研究及语言风格。本小节将从词汇、句子、音韵和篇章四个层面对许渊冲先生古典诗词英译艺术进行举例阐释。 正文第三章分别从译者作为读者、阐释者和创作者的角度,依次运用阐释学中的偏见和视域融合观点、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和未定点理论以及译者主体性的理论,分析译者在诗歌翻译中进行创造性叛逆的原因,以此证明其存在于诗歌翻译中的不可避免性与合法性。 结语部分则对本论文所探讨的内容加以概括和总结,指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尚存的不足和欠缺,以及针对该论题有待更加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 翻译 唐诗三百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1 绪论10-15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综述11-14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4-15
  • 2 中国古代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与“叛逆性”15-24
  • 2.1 诗歌翻译中的“忠实”原则15-18
  • 2.2 创造性叛逆18-22
  • 2.2.1 浅析创造性叛逆的含义18-19
  • 2.2.2 浅析创造性叛逆在诗歌翻译中存在的重要意义19-20
  • 2.2.3 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存在的原因20-22
  • 2.3 创造性叛逆之于诗歌翻译的研究22-24
  • 3 多角度视角下看诗歌的创造性叛逆24-31
  • 3.1 从阐释学角度看创造性叛逆24-26
  • 3.2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创造性叛逆26-28
  • 3.3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看创造性叛逆28-31
  • 4 创造性叛逆视角下许渊冲唐诗英译分析31-51
  • 4.1 许渊冲先生唐诗英译研究背景31-45
  • 4.1.1 许渊冲先生传略31-34
  • 4.1.2 许渊冲先生文学翻译理论综述34-40
  • 4.1.3 许渊冲先生古典诗词英译艺术40-45
  • 4.2 许渊冲先生《唐诗三百首》英译文本中的创造性叛逆45-51
  • 4.2.1 韵律的处理45-47
  • 4.2.2 反复手法的处理47
  • 4.2.3 陌生化的处理47-49
  • 4.2.4 诗歌创造性叛逆中字词的运用49-51
  • 5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阳;赵岚;;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8期

2 张联;;翻译创作谈:文学研究亟待关注的世界[J];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06期

3 宋洪英;浅析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王晓敬;杨琪;;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J];林区教学;2008年08期

5 王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译本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汪璧辉;;从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看译者主体性——以《阿Q正传》的莱尔译本为例[J];文教资料;2010年06期

7 董明;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8期

8 谢天振;陈浪;;在翻译中感受在场的身体——读道格拉斯·罗宾逊的《译者登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9期

9 谢天振;国内翻译界在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认识上的误区[J];中国翻译;2001年04期

10 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创造性叛逆视角下的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英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456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2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