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本文关键词:小议《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乱世佳人》男权社会 女性主义
【摘要】:在女权主义的崛起中,很多人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在无数人的试探与抗争,徘徊以及思考中,在一次次的自我追求与实现中,女性同胞的社会地位才得到了一些提高。本文对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境遇及生存状态等进行了简要的研究。
【作者单位】: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空中乘务学院;
【关键词】: 《乱世佳人》男权社会 女性主义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一、前言《乱世佳人》的作者是玛格丽特米切尔,作者通过对斯嘉丽的塑造,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女权主义”的渴望。“女权主义”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在我看来,所谓的“女权主义”并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而是女人在阶级底层对自由与平等的向往。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个独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祝婉;论《聊斋志异》中的悍妇与妒妇形象——从女权主义视角的观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胡春莲;;黑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评美国女性主义小说《紫颜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吴海燕;;苏珊的寻找自我之旅——《到十九号房》的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4 路琼;;爱情童话的书写与变奏——试论徐小斌小说中的爱情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5 梅梓;;浅谈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6 马婷;《简·爱》的叙述如何在历史语境中寻求平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马婷;;《简·爱》的叙述对家庭女教师故事类型的超越与皈依[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袁岚;;从对立到共存:女性主义者的一次反思之旅 评《探戈课》之女性主义审美特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凡春辉;;女性主义视角下对菲茨杰拉德小说的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10 苗艳;;红字“A”——贯穿小说之线[J];长城;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伍瑜;;“互文性”及相关问题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静波;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宗教人格与创作:勃朗特姐妹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8 王萌;禁锢的灵魂与挣扎的慧心[D];河南大学;2003年
9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10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姜媛;凌叔华小说创作与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必辉;从《帕梅拉》看塞缪尔·理查逊的女性观[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露;《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原型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颖;对乔治·艾略特《丹尼尔·德隆达》的女性主义解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侯圣洁;自由飞翔的灵魂[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琳琳;黎巴嫩女作家哈南·谢赫小说《泽赫拉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8 陈晓芳;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看《简·爱》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和女性身份[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9 谷青;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朱芮萱;盲从·反叛·回归[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绍芳;;哈米达,戴金镣铐的舞者——对杰哈布瓦拉短篇小说《大人物之家》的女性主义解读(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3期
2 党磊磊;;《老虎的新娘》之女性主义解读[J];文学教育(中);2010年05期
3 张念;;《权力意志》的女性主义猜想[J];上海文化;2010年03期
4 胡蝶;;压抑下绽放的一朵自由奇葩——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2期
5 林丰民;哈黛·萨曼的女性主义思考:“从女人中解放出来”[J];国外文学;1998年02期
6 曲帅;;安吉拉·卡特现代童话的女性主义解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7 陈龙;从解构到建构——论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渊源[J];当代外国文学;1995年03期
8 赵文慧;;边缘的救赎——论《紫色》的女性主义探索[J];作家;2009年16期
9 孙亮;;女权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乔治·艾略特[J];大众文艺;2011年05期
10 梁颂宇;;乱世中两名特立独行的女性——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飘》和《琥珀》[J];语文学刊;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馨;;女性主义视阈中的格林童话模式[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柯秋梦;;父权制下的两性困境——《伊坦·弗洛美》的女性主义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彭雅琼;;男性传统被解构了吗——剧作《费芙和她的朋友们》中的女人们[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小航;;母性的枷锁——读凯特·肖班的《觉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苗鑫;;女权弱势、男权霸权的历史博弈—从海迪.哈特曼的“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啼笑姻缘”谈起[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6 马群英;;卡萝尔:小镇中的“新女性”——从女权主义角度读《大街》[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研;;黑人女性寻求第三空间:《他们眼望上苍》后殖民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8 赖夏菲;;《猫眼》:女性主义和量子力学的完美共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申华;;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阿芹;;谈谈《傲慢与偏见》中的新女性形象——吉英和伊丽莎白[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华;母亲啊母亲,你杀死了我[N];文艺报;2005年
2 洪庆明;女性主义的前现代牧歌[N];中国邮政报;2003年
3 约翰·弗里曼邋王锋;翻阅她的金色笔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蔡芳钿;品特与政治[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谢菲;耶利内克:生命不能承受的爱欲[N];经济观察报;2004年
6 唐玉清;“我想要的是生活的一切”[N];文艺报;2008年
7 康正果;耶稣身边的女人[N];南方周末;2005年
8 本报记者 跋列兰;莱辛:超越性别的时代书写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秋叶;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新起点[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康慨;哈利·波特是“哲学王”吗?[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成;桑塔格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洁;小天地与大世界[D];苏州大学;2013年
3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3年
4 王保中;欲望际[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宗杰;新世代女性文学の位相[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史月;嘉黛·萨曼内战三部曲中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李美华;琼·狄第恩作品中新新闻主义、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多角度展现[D];厦门大学;2004年
8 万雪梅;美在爱和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王小梅;女性主义重读乔治·奥威尔[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桂芝;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的发展——关于女性的理论和创作[D];新疆大学;2004年
2 罗瑞芳;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D];新疆大学;2002年
3 高敏;后现代视域中伊利格瑞的女性话语理论重构[D];西北大学;2010年
4 黄湘芳;论克里斯蒂娃的女性诗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顾建敏;天使与妖女[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6 杜姗珊;对林京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的考察[D];山东大学;2010年
7 王冬梅;个性解放的探求[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妍;苦涩名声下的奇葩[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韩静;赛珍珠:女性主义的先锋[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好利;文明断层时代的女性生存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02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0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