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功利论与道义论:《传染病屋》的生存伦理观

发布时间:2017-10-06 07:09

  本文关键词:功利论与道义论:《传染病屋》的生存伦理观


  更多相关文章: 吉姆·克雷斯 《传染病屋》 功利论 道义论 生存伦理观


【摘要】:功利论和道义论是两种对立的伦理观,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英国作家吉姆·克雷斯的小说《传染病屋》则通过描述功利者和道义者的不同归宿,显示出了独特的生存伦理观:功利者为己之私不顾及他人,必然导致毁灭和悲剧;道义者心存善念,助人即为助己,在给他人开创生存机会和空间的同时,也为自己开创了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从而为整个人类带来生机和存在的理由。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
【关键词】吉姆·克雷斯 《传染病屋》 功利论 道义论 生存伦理观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英国当代作家吉姆?克雷斯(Jim Crace,1946-)的作品常涉及“隔离”、“死亡”、“传染病”等,且表现手法独特,被西方文学界视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家。大部分评论家认为,克雷斯的小说虽非寓言,但往往寓意深刻。巴雷指出,“吉姆?克雷斯也喜欢寓言,但不喜欢寓言的最基本的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守仁;吴新云;;国家·社区·房子——莫里森小说《家》对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的想象[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1期

2 甘文平;;论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文学性”[J];江汉论坛;2012年04期

3 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1期

4 龙云;;文学与伦理学:文学伦理学批评发展的“自由空间”[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5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经苹;;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名利场》中的婚姻爱情伦理观[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2 陈雪姐;;造福还是歧途——从伦理学角度评弗兰肯斯坦的科研行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2期

3 梁小娟;;批判与建构——论莫言乡土小说的叙事伦理[J];长江学术;2012年01期

4 吴远青;李明明;;《珍妮姑娘》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1期

5 崔潇月;;环境伦理中的身份变化——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8期

6 于美琴;;伦理禁忌的慨叹——论哈代《儿子的否决》[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袁雪生;;身份逾越后的伦理悲剧——评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3期

8 周艺;;自然和人性的较量——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日光》[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9 聂庆娟;;《欲望号街车》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04期

10 许超;;弗氏精神分析视角下《觉醒》中的艾德娜[J];电影文学;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梅珍;;哈姆雷特形象的伦理视角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邹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用性与有效性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肖建荣;;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融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静;;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归——从童话作品看王尔德的内在道德向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修树新;;从《紫色》中透视“善”的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林玉鹏;;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伦理思想及其矛盾困惑[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晓红;伊恩·麦克尤恩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困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f^;城市漫游者的伦理衍变:论菲利普·拉金的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庄新红;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马弦;和谐与秩序的诗化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茂生;艺术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吕海琛;解构与重建—十七年文学中的伦理嬗变[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松林;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成海鹰;文学欣赏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修树新;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尚必武;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伦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石旺君;寻爱之旅[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杨婷;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佳;文学伦理学视角下的《垂死的肉身》的伦理主题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杨领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关怀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建民;人性回归的呼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楠;追逐月亮之路[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其宝;霍桑美真善圣的伦理诉求[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9 宋菲菲;中国文人写作伦理的表现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秦丽英;《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弑父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宁;西方文艺思潮与新时期中国文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2 王守仁,吴新云;对爱进行新的思考——评莫里森的小说《爱》[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3 周维东;;“文学性”:理论“预演”与实践“命名”之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吴文南;;文学性解读——评《天路历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8期

5 汪平;;五四小说叙事模式的现代转型及其成因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8期

6 胡俊;;《一点慈悲》:关于“家”的建构[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3期

7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5期

8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9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10 吴培德;梁中和;;美德就是人本身——论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根本方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凡平;社会弱势群体的伦理学辩护[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陆于宏;张金钟;;“放弃”或“救治”冲击道德底线——关于有缺陷新生儿救治问题的伦理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年11期

3 袁帮福;;各务其实、义利双行、为功利正名——解读陈亮社会思想[J];才智;2009年02期

4 傅姗姗;;道德的功利与道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章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讨论之历史反思[J];学术研究;2003年11期

6 王国银;;社会建设的伦理反思[J];社科纵横;2008年03期

7 蒋国保;;论代际正义的理论基础[J];韶关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方爱东;论社会主义义利观对传统义利观之超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龚群;;论道义论与功利论的一个根本区分:正当与善何者优先[J];道德与文明;2008年01期

10 杨建兵;;伦理叙述多元化是提高医德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学涯;;颜元的功利论思想[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2 杨同卫;;诚信:从道义、功利走向责任与权利[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秦彦士;;人的二重性与艺术悖论——古代艺术政治论到现代功利论的文化误区[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詹万生;;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义利观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5 詹万生;;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义利观教育[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6 朱贻庭;;中国传统功利主义述评[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7 肖巍;;传统道德教育理论中的两种德智统一论[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颜青山;;实践理性中的科学[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文新宇;;试论刑罚与犯罪的关系——兼谈死刑的废存问题[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姜新;;产业链中营销道德问题研究[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超德;尊重设计智慧[N];中国纺织报;2005年

2 王泽应;论诚信[N];光明日报;2004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王健玮;奥数:无限风光为哪般[N];大众科技报;2005年

4 李本富;完善医学伦理学理论[N];健康报;2004年

5 彭定光;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前瞻[N];光明日报;2006年

6 徐宗良;生命伦理的三项任务[N];光明日报;2004年

7 王有信;浅析邓小平伦理思想[N];陕西日报;2004年

8 韩承敏;拓展苏州城市公共生活空间[N];苏州日报;2008年

9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唐凯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陈立思 中国农业大学2006届毕业生 杜雯;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5)[N];人民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薛锁明;孩子为啥不爱惜自己[N];山西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伯晋;法家伦理思想体系的最终建构[D];吉林大学;2010年

2 饶明辉;当代西方知识产权理论的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3 万光军;孟子仁义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波;政治文明视角下的功利主义政治哲学批判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王兆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三大转向与当代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靳继东;在权利与功利之间[D];吉林大学;2005年

7 徐艳君;美国照顾政策的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立伟;权利的功利化及其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蒋鹏飞;欺诈性侦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豆小红;老年保障的道德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未遂犯处罚研究[D];湘潭大学;2005年

2 何小红;会计造假行为的伦理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3 刘翠;功利与公正的伦理走向与现实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4 赵琦;制度—功利与道义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8年

5 刘子贺;我国企业慈善行为的伦理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妮娜;论学校教育中的惩戒[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兰自鲲;刑罚人道化的根据[D];湘潭大学;2008年

8 徐剑;20世纪80年代审美文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范伟杰;康德刑罚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梁景山;边沁的功利主义刑罚观[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81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981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a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