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李渔戏剧舞台搬演技巧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8 19:31

  本文关键词:李渔戏剧舞台搬演技巧论研究 出处:《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李渔 《闲情偶寄》 《笠翁十种曲》 舞台搬演技巧论


【摘要】:李渔的戏剧思想标志着我国古代戏剧理论走向成熟,学界概括其理论贡献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即戏剧结构论,戏剧人物论,戏剧语言论、戏剧功能论。对李渔及其戏剧理论的研究,学界一般侧重于从喜剧性、舞台性、通俗性等角度来解读,从舞台搬演层面,对李渔剧本的情节结构、演员表演技巧及观众接受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这些正是李渔舞台搬演理论最为独特的方面。本文以《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为中心,结合《笠翁十种曲》,把舞台搬演作为李渔戏剧艺术的核心,从编剧技巧论、舞台演出技巧论、观众接受技巧论三个方面,阐述李渔戏剧舞台搬演技巧论的独特内涵,力图全面评价、审视李渔的戏剧思想。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分析近年来关于李渔《闲情偶寄》研究的资料,点明问题研究的来源,揭示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文中重点所要突出的理论创新点。第一章,分析李渔戏剧舞台搬演技巧论形成的背景,结合戏剧搬演论在明清的发展,以及他自觉构建舞台表演技巧的强烈意识,探索舞台搬演技巧论的理论来源及戏剧美学的构成要素。第二章,探究“专为登场”的编剧技巧论。首先分析李渔的结构技巧,以“立主脑、”“密针线”和“减头绪”,论证剧本结构与舞台演出的关系,并指出结构是以搬演为主旨蕴含“奇事”的情节结构。其次分析李渔的宾白技巧,从“声音”、“语言”入手,论证宾白在舞台上具有的音乐性特征。最后分析李渔的科浑技巧,依据“贵自然、“重关系”,论证科浑在舞台上产生的喜剧效果。第三章探究“优人搬弄”的演剧技巧论。主要分析剧作家创作的剧本转化至场上演出剧本过程中,导演的选剧、变调技巧;演员的“习声”、“歌舞”等表演技巧;舞台音乐、服饰的技巧。力图通过剧本、演员、舞台艺术设计三个维度,指出李渔填词的目的:即让剧作发挥最佳的舞台搬演效果。第四章,探究“观者求精”的观剧技巧论。以“观者的多层次性”为背景,从科介和曲词的运用、“代人立心”、“舍景言情”三个方面,分析戏剧为观众带来的娱乐技巧、尚情技巧。第五章,评述李渔戏剧舞台搬演技巧论的地位及其影响,揭示它在戏剧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上舞台演出理论产生的深远影响。结语部分,总结全文的中心内容,强调李渔戏剧舞台搬演技巧论的历史意义。
[Abstract]:In the first chapter , the author analyzes Li Yu ' s theory of drama theory ,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tructure of Li Yu ' s drama is the most unique aspect of Li Yu ' s drama theory . In the first chapter , the author analyzes Li Yu ' s theory of drama theory ,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tructure is the plot structure of Li Yu ' s drama theory . In chapter three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Li Yu ' s plays the best stage . In chapter three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Li Yu ' s plays the best stage . In chapter three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Li Yu ' s plays the best stage . Chapter 4 , explores the effect of the drama on the stage performance theory in the history of drama , and reveals it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rama history , especially in the stage performance theory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3;J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丽英;;李渔戏曲艺术之舞台表演论刍议[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杜书瀛;;论李渔戏曲美学的突破性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3 宁俊红;孟丽霞;;李渔“立主脑”说与古典戏曲理论观念的变革[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4 葛丽英;;从戏曲单一论到戏剧综合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理论发展刍议[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吴喜梅;;由《闲情偶寄》看李渔尚俗的戏剧观[J];理论界;2007年06期

6 孙福轩;叙事为本:李渔“宾白”新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胡芝风;谈戏曲剧本创作技巧要素[J];艺术百家;2004年05期

8 卢寿荣;牛竞凡;;“闹剧”精神与李渔戏曲——对李渔戏曲的一种新阐释[J];古籍研究;2003年02期

9 王建科;李渔的科诨理论及其在戏曲史上的地位[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3年01期

10 唐德胜;李渔剧论的观众立场及其贡献[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天成;;论李渔的编剧导演方法论[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八辑)[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源;李渔的整体戏剧观念及其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秋;论李渔传奇的舞台表演艺术设计[D];华侨大学;2014年

2 杨婷婷;李渔戏剧创作理论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3 杜文平;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自我矛盾性[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冯丽萍;商业视域下的李渔戏曲理论与创作[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5 马倩茹;论李渔的戏曲语言世俗化理论[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于岫岩;从“机趣”看李渔的创作和生活[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清海;李渔戏曲舞台演出理论解读[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彩霞;李渔曲论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9 庞瑞东;李渔《闲情偶寄》之曲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世中;一夫不笑是吾忧[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98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98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0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