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东柳”与运河文化互动关系研究——以客腔曲牌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8 20:08

  本文关键词:“东柳”与运河文化互动关系研究——以客腔曲牌为例 出处:《中国音乐学》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东柳 运河 客腔曲牌 互动关系 成因


【摘要】: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称的"四大声腔"是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下盛行的剧种,柳子戏与各声腔之间的相互融合是必然的。四大声腔的出现标志着由运河造成的戏曲文化多元一体化进程达到阶段性高度。由于移民与商人的活动、政府的态度、戏班的流动、音乐本体特点等原因,使得柳子戏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乱弹】、【青阳】、【高腔】、【皮黄】、【昆调】、【罗罗】等客腔曲牌。柳子戏对其他声腔的吸收与演化是其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与运河文化互动发展导致多元一体的必然结果。
[Abstract]:The four kinds of sound cavities , called " Dongliu , Sibang , Nankun and Beiyi " , are the same time , and the interfusion between the willow play and each sound cavity is inevitable . The appearance of the four sound cavities marks the multi - integration process of opera culture which is caused by the canal .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鲁西运河流域民间音乐现状研究”(编号13CWYJ02)阶段性成果 聊城大学重点建设项目“鲁西运河流域传统音乐研究”(编号13RS09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清初以来,戏曲界素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四大声腔之说法,①其中的“东柳”即柳子戏。柳子戏是流传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省交界地区的古老剧种,属弦索声腔系统。唱腔曲牌是柳子戏音乐的主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明清俗曲类,二是客腔类,客腔类包含了【乱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蓝雪霏;论"游移"——中国民间音乐结构原则研究之一[J];音乐研究;2004年04期

2 周显宝;论青阳腔的人文背景、历史地位及美学价值(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3 曹树基;洪武时期鲁西南地区的人口迁移[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04期

4 曹永明;古老的晋剧在太原[J];中外文化交流;1998年02期

5 周显宝;论“加滚”——皖南民间戏曲音乐的即兴创作特征与仪式背景[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蒯卫华;;昆曲曲牌曲腔关系研究——以南曲商调曲牌为例[J];中国音乐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秋根,刘春悦;明代高利贷者的社会构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陈艳君;;明清徽商的消费生活述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卢春凤;余敏辉;;论徽商的创业精神[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许丹丹;;明清徽商与侨寓地的社会救济[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昊;;徽商崛起的财务视角:文化、资本、制度的互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王瑜;蔡志荣;;明清士绅家训中的治生思想成熟原因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朱永春;徽州建筑单体形态构成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王安潮;;基于现代科技支持下的安徽民间音乐保护与开发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王昌宜;李修松;;明清时期徽州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宋执芸;;略论徽州礼教形成原因及其影响[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方利山;;徽商的和谐理念与实践[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池子华;;存同求异:近代江南淮北社会文化的比较观[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宁波;;历史时期山东地区运河的变迁及其对经济的影响[A];2013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雯;番瑶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王东雪;当代泉州南音传承社会运行机制研究(1980年至今)[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屠金梅;豫东太昊陵庙会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沈华;近代观念之先声[D];苏州大学;2011年

7 明旭;明代徽商“贾而好儒”现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郝成文;《昭代箫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彩霞;走向海洋时代[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黎黎;清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晓健;明清徽商典当业盛衰与现阶段我省典当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陈培波;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D];安徽大学;2010年

5 李海华;运河变迁与聊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6 潘文芳;“二十四孝”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言华;汶河大鼓兴衰论(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莹莹;五音戏中的女性情结[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冰洁;谷家戏班转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蒋甲琛;晚清民国时期婺源茶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许檀;明清时期运河的商品流通[J];历史档案;1992年01期

2 周畅;音乐的情感与形态──“通质同构”[J];音乐研究;1995年04期

3 周显宝;论青阳腔的人文背景、历史地位及美学价值(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4 李令福;明代山东省人口发展的时空特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03期

5 许檀;;明清时期的临清商业[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02期

6 杨匡民;民歌旋律地方色彩的形成及色彩区的划分[J];中国音乐学;198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杰伟;;华侨华人与侨乡文化互动的多重性——评《多重网络的渗透与扩张——海外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关系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年01期

2 ;运河慢行带[J];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8年S1期

3 李平;山东运河文化之旅[J];走向世界;2004年02期

4 岳增瑞;;运河文化的靓丽风景——读丹青的长篇小说《未了缘》[J];山东文学;2008年Z1期

5 李付兴;;历史的积淀与再现——聊城运河文化博物馆[J];中国名城;2008年S1期

6 张卫中;;杭州运河文化特色探讨[J];杭州(生活品质);2010年02期

7 尹铂;;互动展示中主客体关系研究[J];包装工程;2010年08期

8 贾军红;;翻译与权力的关系研究——基于西方翻译理论影响下的中国翻译研究的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蔡公明;宋兆春;张成刚;;依托运河文化 铸造企业之魂——记山东大河航运有限公司[J];中国地名;2006年02期

10 王娜;李雪红;;元明清运河演变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士君;冯章献;;东北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及因应对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陈正芹;吴涛;;论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互动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辇雪妮;;突破“玻璃天花板”——浅谈女性领导如何脱颖而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4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吐尔逊·艾山;;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壤盐渍化研究进展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凤荣;;大陆沙漠化状况、成因及其防治对策[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赵宗潮;;试谈“法轮功”邪教组织兴起的原因[A];邪教防范与治理对策学术论文精选[C];2003年

7 季宇彬;高世勇;王帅帅;;中国水污染成因及安全性检测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刘国卫;巫建甫;董瑞敏;;落后锭的成因与纺纱企业的基础管理[A];第十一届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五爱杯”胶辊胶圈等纺织牵伸部件应用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林立德;;福建省山洪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A];海峡西岸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黄应府;望作信;;船员心理危机的成因与化解[A];长江三峡库区蓄水与航路航法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涛;沿运名城十大媒体来扬采风[N];扬州日报;2008年

2 江苏省淮安市旅游局局长 吉文海;依托运河文化资源 打造淮安旅游精品[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杨鸥;运河文化焕发新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刘枫;运河文化呼唤联合保护[N];人民日报;2006年

5 吴明;运河文化,一种伟大的创造力[N];扬州日报;2006年

6 刘冠凤 山东省聊城市副市长;聊城:面对运河文化的高点[N];中国水利报;2006年

7 ;短线心态的成因[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8 记者 王长江邋邢兆远;山东精心打造运河文化产业带[N];光明日报;2007年

9 韦鲁;运河文化与济宁商业街[N];济宁日报;2006年

10 老农;济宁——中国运河之都研讨论证和确立的几个阶段[N];济宁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晶晶;贸易开放与金融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费显政;企业与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李琴;中国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互动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刘晶;就业与社会保障互动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赵自强;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的互动关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李卫国;互动中的盘旋[D];复旦大学;2005年

7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8 刘爽;相互依存与国际贸易摩擦互动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9 刘洋;设计下政治的互动关系及符号解读[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方威;物流园区组织生态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泉;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王婧;FDI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严俊杰;高等农业教育与农村文化生态建设互动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4 张响东;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互动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顾建清;FDI与中国出口贸易的互动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葛丽;广东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结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7 刘彦坤;福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8 张其春;福建省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9 杨淼玲;大学园区区位转移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互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付楠;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我国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98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398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4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