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局限与模式偏颇:20世纪上半叶戏曲史纂批判
本文关键词:史料局限与模式偏颇:20世纪上半叶戏曲史纂批判 出处:《文化遗产》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戏曲史纂 史料局限 模式偏颇 批判 戏曲史“像”
【摘要】:20世纪上半叶戏曲史编纂评价标准分为戏曲历史事实还原标准和演进途径设计标准两类。其中历史还原标准又分为史料选用标准和史料解读标准。"具""确"和客观分别是史料选用与解读的标准,而"适当"是演进设计的标准。20世纪上半叶戏曲史纂在史料运用上存在比较突出的四大问题:放弃价值较高的直接史料的剱罗,使用间接史料代替;戏曲文物使用率极其低下;戏曲文本类史料未能获得全面考察;除剧本、文人笔记和清宫档案外,其余种类的文字类史料未能普遍开发。而演进设计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其一,用以指导设计的戏曲观偏颇,戏曲史被简化。其二,具体史述时围绕历史主体展开的流变梳理不全面。当然,不同模式史著从一个专门视角回望也呈现了各种戏曲史"像"。
[Abstract]:The standard of historical material selection and historical material interpretation is the standard of historical material sele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 and " proper " is the standard of evolution design . The defects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such as " true " and objective are the standard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sele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
【作者单位】: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民国传奇杂剧史论”(项目批准号:15BZW1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J809.2
【正文快照】: 20世纪上半叶戏曲史编纂所具有的典型学术特征可以作为民国学术语境的生动注脚。科学评估这一历史工作的学术价值,正视其学术得失,不仅有助于我们“以小见大”,窥探民国学术的若干特征,也可以促使我们在历史的回望中为现实“把脉”,反思当下戏曲史纂的具体执行。当我们置身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昭;;一部正在编写的《陕西地方戏曲史》[J];陕西戏剧;1960年01期
2 ;著名戏曲史、俗文学研究专家李啸仓同志逝世[J];剧本;1990年12期
3 刘厚生;当代戏曲史上的特异存在──《朝阳沟》[J];中国戏剧;2001年08期
4 贾志刚;;张庚与中国近代戏曲史[J];戏剧丛刊;2012年01期
5 于质彬;就戏曲史研究诸问题与《失落》商榷[J];剧艺百家;1986年02期
6 徐子方;;戏曲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五幅图像[J];艺术学界;2012年02期
7 汪超宏;一个日本人的中国戏曲史观——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及其影响[J];戏剧艺术;2001年03期
8 郭进怀;;立体综合 以史带论——评《中国近代戏曲史》[J];戏曲艺术;2013年02期
9 ;戏曲史研究的新成果[J];上海戏剧;1981年02期
10 陈婷婷;;中国古典戏曲史研究之开山之作——读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感[J];音乐大观;2012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塔娜;我国戏曲史研究的新思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么书仪;民初的三部戏曲史著作[N];中国文化报;2001年
3 傅谨;从戏曲史认识齐鲁文化[N];光明日报;2012年
4 马必胜;戏剧史大家的里程碑式贡献[N];温州日报;2011年
5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吴新雷;戏曲史研究的新动向[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谢美生;保定戏曲文化在戏曲史上的地位[N];保定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申波;郑振铎戏曲史学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赵莎莎;戏曲史视野中的乾隆皇帝下江南[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3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0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