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戏剧论文 >

闽台歌仔戏的文化地形与历史记忆

发布时间:2018-06-12 16:03

  本文选题:大变革时代 + 古老剧种 ; 参考:《戏剧文学》2014年06期


【摘要】:正一、作为方法的东亚美籍印裔学者杜赞奇有言:"历史就像打给我们的电话,我们必须大体在其框架之内对之做出答复。这样现在的我们与来自过去的打电话者共同成为创作过去者。我们这样回电话,回电话时相互之间有多大差别,反映出我们现在的处境与创造性。"[1]P63诚哉斯言,在海峡两岸出版的闽南戏剧论著所确立的阐释框架下,歌仔戏形成并崛起于现代性风起云涌的大变革时代,却又悖谬式地与闽南地区其他古老剧种(如享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美誉的梨园戏)共同分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隆重声誉。若以今人的"后见之明"来追忆这一东西汇通、古今交融的转型岁月,其时就社会
[Abstract]:"History is like a call to us, and we have to respond to it roughly within its framework," said du Zanchi, an East Asian Indian scholar as a method. In this way, we now together with phone callers from the past to become the creation of the past. How different we are when we return phone calls reflects our present situation and creativity. "[1]" [1] "[1] under the framework of interpretation established by the Minnan drama publish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The opera was formed and rose in the era of great change of modernity. But paradoxically, they share the grand reput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other ancient operas (such as Li Yuan Opera, which enjoys the reputation of "living fossils of Southern Opera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If we look back on this thing with the "light of the future" of today's people, the transitional years of ancient and modern blending, the time has come to the society.
【作者单位】: 泉州师范学院;
【分类号】:J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伟;;启蒙现代性的“矛盾”书写——兼论茅盾的报告文学话语[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王伟;;表征闽南:歌仔戏研究的现代性寻绎[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3 陈世雄;;论闽南戏剧文化圈[J];文艺研究;2008年07期

4 陈世雄;海峡两岸歌仔戏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戏剧;200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述胜;;中国教育史学科结构方式的历史探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何东;;试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本体论意蕴 以冲击——反应视野下的国际无政府状态为线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旷新年;;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个人、家、国关系的重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旷新年;马芳芳;;从“出走”到“回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家族叙事及其文化含义[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1期

5 郝岚;林纾的西方观与妇女观[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郭若平;;“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小报”文献及其研究价值[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05期

7 张仲民;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历史学述评[J];东岳论丛;2004年04期

8 邹华芬;;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身份认同表述[J];电影文学;2008年07期

9 吴雪丽;;简论“文化寻根”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沙红兵;;“通三统”: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的“历史观念”批判[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时晨;;社会记忆与文革影像[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敏霞;;有关当前“草原文化”相关表述的思考——兼论民族国家与全球化时代的草原文化[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鄢庆丰;中国村庄社区转变的理论脉络与经验表达[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玲;救灾政治:合法性经营视角下的现代国家与乡村社会[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明明;欧洲联盟的集体认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8 叶国文;农民、国家政权与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5年

9 刘杰;孙中山政治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教军章;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奇;中国古代刑法亲属容隐制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袁泉;政府、民间、寺僧之间的博弈[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海燕;驻村大学生村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介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司马义·热西提;维吾尔族乡村哲玛提功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志香;内蒙古的跨界民族问题与我国的地缘政治安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摆男;谁是乌斯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周晓兵;兵团维护新疆稳定的作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8 丁家龙;查尔斯·蒂利现代欧洲国家形成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婷;中间团体与近代自治研究(1900-1928)[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煜;想象西藏[D];暨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高文波;;胡风文学批评概说[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胡春霞;“哭调”与台湾人的“悲情意识”[J];福建艺术;2003年02期

3 王伟;;《陈三五娘》的当代传播及其意义[J];兰台世界;2012年17期

4 段百玲;茅盾——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J];苏州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5 谢柏梁;中国戏剧发展的地域性特征[J];文艺研究;1993年06期

6 王伟;;从前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公共观演场域”中的闽南戏曲[J];戏剧文学;2012年03期

7 陈世雄;海峡两岸歌仔戏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国戏剧;2001年11期



本文编号:2010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010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6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