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古典戏曲舞台色彩的饰美功能
本文选题:古典戏曲 + 色彩 ; 参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摘要】:古典戏曲的舞台装扮有着相对独立的视觉感受及美术意义。色彩以其生理上所造成的错觉与幻觉、美术上所具备的变形与疏离,具有极其强烈的舞台饰美功能,不仅能够辅助人物角色剥离原始体貌特征进行变形重塑,而且能够幻化出高于现实生活的审美意象,是古典戏曲人物造型及舞台装扮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Abstract]:The stage costume of classical opera ha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visual feeling and artistic significance. Because of the illusion and illusion caused by its physiology, the deformation and alienation of the fine arts, and the extremely strong function of stage decoration, color can not only assist the character to peel off the original features of body appearance, but also transform and reshape the character. Moreover, it is an indispensable means for classical opera characters to shape and dress up stag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河南地方戏研究所;
【基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与河南戏剧的变革》(11JJD750022)
【分类号】:J8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澍;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2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3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赵华富;元代契尾翻印件的发现[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张金铣;;元两都之战及其社会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樊俊利;;试论郑珍《说文逸字》的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陈瑞;;元代安徽地区的书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7 吴海涛;;元明之际淮北地区的社会变迁[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辛德勇;;论所谓明铜活字印书于史初无征验——附论明代的金属活字印本[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9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卢莹;清代东北地区物产变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培建;新编《全金诗》补正[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杨海宾;民事连带责任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秀梅;休闲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沂;论平面状人物与立体状人物[J];艺术百家;1986年03期
2 苏国荣;襁褓与竞争[J];中国戏剧;1993年06期
3 汪许莹;;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谈现代电影中古典戏曲元素的妙用[J];艺苑;2007年03期
4 晓湖;;尊重传统 大胆创新——改编传统戏《陆文龙》的一点体会[J];当代戏剧;1981年03期
5 翁思再;周少麟谈京剧要克服“装饰美”[J];中国戏剧;1985年07期
6 茹辛;戏曲唱念的黄金分割点[J];中国戏剧;1987年04期
7 柴俊为;古典戏曲的魅力在哪里失落——戏曲改革的困境[J];上海戏剧;1987年03期
8 王海清;让更多的古典戏曲名著搬上昆剧舞台——谈昆剧剧目建设中的一个问题[J];艺术百家;1991年01期
9 吕薇芬;;古典戏曲的团圆观[J];戏剧艺术;1991年04期
10 蔡正仁;在发展中求生存[J];中国戏剧;199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 郑传寅;“外来之观念”与20世纪古典戏曲研究[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齐致翔;古典戏曲向现代艺术转换的成功范例[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电视画面的色彩[N];甘肃日报;2002年
4 戴峰;戏曲与民俗的互动研究[N];文艺报;2005年
5 成全民;中国戏曲经历的三种经济社会与三个艺术时代[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尚长荣;戏曲现代化:一个永恒命题[N];光明日报;2004年
7 许祥麟;一种“诉说”:戏曲未必只演给戏迷[N];天津日报;2005年
8 齐致翔;《程婴救孤》:现代如何进入古典?[N];北京日报;2006年
9 陈建华;通过戏曲触摸东方文化[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郭纹铭;从《孙安动本》想到反腐败[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小梅;宋元剧诗的艺术成就及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江燕;影视作品的图像造型分析[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2 张帆;舞台灯光在建筑空间照明中的应用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3 乔丽;戏曲舞台本科诨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4 张红瑞;民族性视野下的新月派戏剧理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77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077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