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莹民族管弦乐作品《丝绸之路》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5 06:33
近几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民族管弦乐作品问世,其中青年作曲家姜莹创作的作品尤为突出。姜莹为当代青年作曲家,致力于民族音乐事业的探索与创新。7岁学习琵琶,后转学作曲,2010年硕士毕业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任上海民族乐团驻团作曲,2013年调入中央民族乐团担任驻团作曲,2018年任中国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其主要作品有室内乐作品《丝路》《敦煌新语》,大型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富春山居图》,弹拨乐合奏《龙图腾》,琵琶与乐队《太极》,大型民族乐剧《印象·国乐》《又见国乐》,大型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等。其代表作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已成为当代海内外民族乐团上演率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姜莹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其中《丝绸之路》在2010年获得民族管弦第二届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作品比赛银奖(金奖空缺);在2014年获得十八届全国音乐作品(民乐)一等奖,第三届民族管弦乐协会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乐作品比赛金奖等奖项。论文将姜莹的民族管弦乐作品《丝绸之路》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青年作曲家姜莹及其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因为其作品风格明显。《丝绸之路》中在很多方面都运用了民族元素...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丝绸之路》研究意义
(二)《丝绸之路》研究现状及方法
一、作曲家及其作品介绍
(一)姜莹,用“心”创作的作曲家
(二)姜莹主要作品及成就
(三)、《丝绸之路》创作背景
二、《丝绸之路》作品分析
(一)《丝绸之路》乐队编制介绍及音乐结构分析
1.乐队编制介绍
2.音乐结构划分
(二)《丝绸之路》主题材料分析
1.旋律分析
2.节奏分析
3.主题材料分析小结
(三)《丝绸之路》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和曲式分析
1.调式音阶分析
2.和声分析
3.织体写作分析
4.曲式结构分析
(四)《丝绸之路》艺术特色解析
1.《丝绸之路》中大弗里几亚音阶的应用
2.《丝绸之路》中配器法特点
三、《丝绸之路》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艺术价值
(二)《丝绸之路》的时代意义
结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固守与吸纳的交响——赵宋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钢琴变奏曲的创作研究[J]. 贺宇. 中国音乐. 2019(03)
[2]民族管弦乐队总谱写作方法概述——以大型乐队创作程序为例[J]. 韩冰. 大众文艺. 2018(22)
[3]世界首部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创作札记[J]. 姜莹. 艺术评论. 2017(08)
[4]春风不度玉门关 无数铃声遥过碛——评姜莹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J]. 卞祖善. 人民音乐. 2014(10)
[5]“印象”新探索国乐“新语体”——大型民族乐剧《印象·国乐》散议[J]. 乔建中. 人民音乐. 2014(04)
[6]弗拉门戈——将舞蹈、歌唱和器乐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J]. 王艳芳. 内蒙古艺术. 2008(02)
[7]燕乐二十八调与苏祗婆五旦七声的关系[J]. 李玫. 中国音乐学. 2007(03)
[8]从音乐美学看音乐艺术的特性[J]. 杨俊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9]阿拉伯调式点滴──访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心得[J]. 徐荣坤. 中国音乐学. 1994(01)
[10]关于维吾尔民间调式音阶的探讨[J]. 关也维. 音乐研究. 1981(03)
博士论文
[1]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 匡君.首都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48697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丝绸之路》研究意义
(二)《丝绸之路》研究现状及方法
一、作曲家及其作品介绍
(一)姜莹,用“心”创作的作曲家
(二)姜莹主要作品及成就
(三)、《丝绸之路》创作背景
二、《丝绸之路》作品分析
(一)《丝绸之路》乐队编制介绍及音乐结构分析
1.乐队编制介绍
2.音乐结构划分
(二)《丝绸之路》主题材料分析
1.旋律分析
2.节奏分析
3.主题材料分析小结
(三)《丝绸之路》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和曲式分析
1.调式音阶分析
2.和声分析
3.织体写作分析
4.曲式结构分析
(四)《丝绸之路》艺术特色解析
1.《丝绸之路》中大弗里几亚音阶的应用
2.《丝绸之路》中配器法特点
三、《丝绸之路》的艺术价值和影响
(一)《丝绸之路》的艺术价值
(二)《丝绸之路》的时代意义
结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固守与吸纳的交响——赵宋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钢琴变奏曲的创作研究[J]. 贺宇. 中国音乐. 2019(03)
[2]民族管弦乐队总谱写作方法概述——以大型乐队创作程序为例[J]. 韩冰. 大众文艺. 2018(22)
[3]世界首部民族器乐剧《玄奘西行》创作札记[J]. 姜莹. 艺术评论. 2017(08)
[4]春风不度玉门关 无数铃声遥过碛——评姜莹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J]. 卞祖善. 人民音乐. 2014(10)
[5]“印象”新探索国乐“新语体”——大型民族乐剧《印象·国乐》散议[J]. 乔建中. 人民音乐. 2014(04)
[6]弗拉门戈——将舞蹈、歌唱和器乐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J]. 王艳芳. 内蒙古艺术. 2008(02)
[7]燕乐二十八调与苏祗婆五旦七声的关系[J]. 李玫. 中国音乐学. 2007(03)
[8]从音乐美学看音乐艺术的特性[J]. 杨俊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9]阿拉伯调式点滴──访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心得[J]. 徐荣坤. 中国音乐学. 1994(01)
[10]关于维吾尔民间调式音阶的探讨[J]. 关也维. 音乐研究. 1981(03)
博士论文
[1]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 匡君.首都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48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248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