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艺术论文 >

论乐籍体系在戏曲多声腔传播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10-08 06:50
  从制度传播层面看,戏曲历史中的多声腔传播存在另一种情景。自唐完善的乐籍体系保障了官属乐人在各地传播中官方主流声腔的一致性与礼俗用乐的功能性。同时,曲子作为官属乐人的基本技艺要求,有效保障了戏曲音乐的传承与传播。在国家制度下形成的一套轨范在制度解体之后仍然存在"惯性",在多声腔向多剧种的传承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曲子“母体”与戏曲多声腔样态
    (一)戏曲历史发展中的多声腔特点
    (二)曲子是多声腔生发中的“母体”
    (三)当下剧种源流显现的曲子“母体”意义
二、乐人能动创造与主流声腔的传承
    (一)元明间的杂剧
    (二)明清间的昆曲
三、曲子“母体”意义在剧种形成中体现
    (一)官戏在祭祀用乐中的凸显
    (二)官戏多种用乐功能与班社不同承载方式
    (三)乐籍禁除后的剧种形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乐籍体系视域下的曲子研究[J]. 郭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4(01)
[2]明代国家吉礼中祀教坊乐类型的相关问题[J]. 项阳.  音乐研究. 2012(02)
[3]“南九宫”之疑——兼述与南曲谱相关的诸问题[J]. 郑祖襄.  中国音乐学. 2007(02)
[4]宋、元代神灵“崔府君”及其演化[J]. 王颋.  社会科学. 2007(03)
[5]元代杂剧在昆曲中的流存[J]. 俞为民.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6]皮黄腔的流布与影响[J]. 蔡际洲.  中国音乐. 2000(02)
[7]怎样确认《九宫大成》元散曲中仍存真元之声[J]. 黄翔鹏.  戏曲艺术. 1994(04)

博士论文
[1]秦淮乐籍研究[D]. 程晖晖.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硕士论文
[1]上党梆子生成发展中几个问题探讨[D]. 王丹丹.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1



本文编号:3423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lelunwen/3423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8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