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地方官属音乐机构三题

发布时间:2017-09-04 09:43

  本文关键词:地方官属音乐机构三题


  更多相关文章: 官属音乐机构 地方教坊 乐籍体系


【摘要】:作为一种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基本常识,谈到隋唐以降的音乐机构,必会提及"太常""、教坊"等;作为一种研究视域,从既有成果来看,对音乐机构的认知则多止于"宫廷"。笔者认为:隋唐已初步构建起"中央——地方"的全国音乐机构体系;地方官属音乐机构承载诸多音乐职能;这一体系在乐籍制度存续期间几乎一直存在;地方官属音乐机构或可称"地主教坊"。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关键词】官属音乐机构 地方教坊 乐籍体系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地方官属音乐机构三题自北魏以来的乐籍制度,使乐人成为具有高度组织化管理的职业,乐人服务于宫廷和各级地方官府乃至军旅,承载礼、俗类下的多种音声技艺形式,官方管理使他们的艺术活动规范而有序。同时,乐籍制度又是有历史延续性的,其发展至唐代,已经在很多层面加以完善,趋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武玉环;辽代斡鲁朵探析[J];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2 项阳;;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3期

3 项阳;;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威;曲子的发生学意义[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刘铭;;《林兰香》的成书年代考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张劲秋;州来语考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吴琦;马俊;;“乞休”与“挂冠”:晚明弃官现象与政治文化嬗变[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6 董杰;曹金发;;浅谈南宋两浙地区的宴饮礼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汪崇{|;;徽州典当业研究中三个可能的误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李城;迟震;;梨乡唢呐乐班的田野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吕菲;;晚明名士潘之恒的女性审美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宋恩伟;;乐舞一体话六代 秦汉俗乐占先声——秦汉俗乐兴起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郝延霖;;论西域散曲家作品的喜剧色彩[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2 王纪洁;;论“宋钱北流”对辽代封建社会经济的影响[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一)[C];2005年

3 王纪洁;;论“宋钱北流”对辽代封建社会经济的影响[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4 曾筱霞;;财富福建与商业意识——外国人看福建[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谭徐明;;古代区域水神崇拜及其社会学价值——以都江堰水利区为例[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赵旭东;;侈糜、奢华与支配——围绕13世纪蒙古游牧帝国服饰偏好的读书笔记[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7 罗丽容;;明清时期昆曲在闽台间之流播[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立;;元代散曲中的负心婚变母题[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9 刘建虹;;大学生音乐素养与情绪情感的关联性初探——以乐山的3所高校为例[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3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陈清慧;明代藩府刻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何悦玲;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夏君;20世纪昆曲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阳;罗大佑歌词的文学与商业价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英霞;小说《金瓶梅》的音乐史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秦琴;《闲情偶寄》雅俗共赏的戏曲语言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继荣;魏晋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程冰莹;近代江南丝绸装饰纹样的流变及其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锡伦;宝卷中的俗曲及其与聊斋俚曲的比较[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吴相洲;二十世纪中国词学研究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平颖;;吴梅与王国维戏曲史观之比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4 蔡际洲;“辽金北鄙”遗音与南北曲音乐之渊源——兼论“蕃曲”在戏曲声腔史中的地位[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Z1期

5 冯光钰;戏曲声腔的传播[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6 恒岳;戏曲须早入“涅i弥场盵J];剧本;1985年10期

7 赵敏俐;中国古代歌诗艺术生产与消费的基本方式[J];江海学刊;2005年03期

8 王君;我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81期

9 俞为民;;元代杂剧在昆曲中的流存[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李来璋;关于《水龙峪》与《水龙吟》的比较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项阳;[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建国;诸宫调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汤君;敦煌曲子词地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许继起;秦汉乐府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4 吕文丽;诸宫调与中国戏曲形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5 姚艺君;中国汉民族戏曲声腔类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7 左汉林;唐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卫亚浩;宋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康瑞军;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淑华;《唐声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成晓辉;经济与文化的因果[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魏晶;唐以前制度文化中中原与西域的音乐交流与传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张咏春;孔府的乐户和礼乐户[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卫;鲁西南鄄城县王家乐班的民族音乐学追踪[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6 孙云;礼非乐不行 乐非礼不举[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晓霞;唐教坊曲子曲名乐调源流考[D];山西大学;2006年

8 陈瑞泉;《史记》“世俗之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康玲;《剪靛花》歌系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10 方芸;《孟姜女》歌系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影;论明教坊编演本杂剧[J];艺术百家;2005年05期

2 张影;;辽教坊与演剧[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刘士义;;教坊、钟鼓司、乐户与青楼[J];船山学刊;2012年01期

4 李舜华;教坊宴乐环境影响下的明前中期演剧[J];戏剧艺术;2004年03期

5 张影;;略论宋代教坊宴乐制度对我国古代戏剧的影响[J];艺术百家;2006年05期

6 郑莉;邹代兰;;浅谈明宫廷演剧机构——钟鼓司和教坊司[J];四川戏剧;2008年01期

7 朱家n,

本文编号:790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790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4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