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叙述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本文关键词:交流叙述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摘要】:叙述学关于交流的论述在叙述学诞生之初就有,但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研究。查特曼的叙事-交流情景图示则是一个突破,并得到后来很多人演绎。修辞叙述学对叙述的修辞性交流论述较为充分。在叙述转向和广义叙述学(符号叙述学)背景下,叙述的交流性越来越成为一种核心特性,因此,建构交流叙述学正逢其时。交流叙述学(Communicative Narratology)以经验视野的"梭式循环"为基础,以文本内、外"双循环交流"为研究内容搭建交流叙述的研究框架,其研究对象即为所有叙述类型中叙述交流的内在交流与运行机制,同时将这种研究置于广阔的文化、历史视野之中。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交流叙述学 经验视野 梭式循环 双循环交流
【分类号】:I04
【正文快照】: 一、“交流”的叙述学描述与交流叙述学的建构在提出“交流叙述学”这一学科之前,有必要对叙述学研究关于交流叙述的相关论述进行梳理,以期建构交流叙述理论的研究谱系。影响叙述学诞生的俄国形式主义虽然致力于文学作品的形式研究,但对于文学作品的交流性有着诸多论述。托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委艳;;作者的“读者”维度与文本动力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储小燕;;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陈琳;;原文聚焦与译文选词——《红楼梦》文学翻译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7 陈逢丹;;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高晓芳;;《大明宫词》剧本的叙事学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昌宗锋;;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译文读者主体性与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彦哲;韦华;;读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试谈毛泽东的接受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叶桐;;新文学传播中的开明书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4 伍雪菲;;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影视字幕翻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房芳;标记性:《血色浪漫》中玩笑话语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姜俊;接受理论视角下的“金陵判词”霍译本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郑颗颗;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小说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9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0692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