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审美对象的特殊呈现——文学的艺术语言探析

发布时间:2017-11-01 21:21

  本文关键词:审美对象的特殊呈现——文学的艺术语言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审美对象 呈现方式 文学语言 艺术特点


【摘要】:不同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物性特点,其中,文学创作的物性特点十分抽象,必须通过声乐、语言和文字进行传达。基于文学的抽象特点,文学意象通常具有内视性,能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观感。富有艺术性的语言是文学的特殊组成元素,同时,艺术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要想提高当代的视觉传达水平,就必须对艺术语言进行深入研究,掌握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和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审美对象 呈现方式 文学语言 艺术特点
【分类号】:I045
【正文快照】: 引言文学,是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文学创作与艺术创作之间具有许多内在联系。因此,要想推动现代美学的发展进步,就必须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着手,从内在与外在两个层面,对文艺创作进行全面把握。在现代社会,视觉传达和视觉审美逐渐成为引领文化事业发展壮大的主要模式。只有先了解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强;“物”的崛起:晚明的生活时尚与审美风会[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蓓;精微与虚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瑞;啦啦操审美沟通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国光;;概念体系和词汇体系[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2 骆小所;艺术语言与艺术语言学[J];楚雄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鹏;;审美对象的世界[J];东方论坛;2012年03期

2 陈宏在;;矛盾状态:审美对象的质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3 戴茂堂;杜夫海纳论审美对象[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4 张永清;生活世界与审美对象意义世界的本源[J];学习与探索;2001年05期

5 单国华;关于审美对象的思索[J];益阳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6 谭容培;论审美对象[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7 董惠芳;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的审美对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范明华;论审美对象的发生机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李建东;审美对象化及其主客体际合[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4期

10 谭容培;论审美对象的感性特征及其构成[J];哲学研究;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旭光;;作为审美对象的城市[A];都市文化研究(第8辑)——城市史与城市社会学[C];2013年

3 张道一;;中国审美的意蕴[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彭亚非;;非美论——先秦审美对象论研究之一[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5 程波;;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泛底层”悖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旭;从审美对象的特征看继承与创新的美学意义[N];中国艺术报;2002年

2 黄平;现象学的视野[N];文艺报;2007年

3 席格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化创意产业与审美对象的拓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赵睿;审美者和审美对象的对话[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章祖安;书法中和美层次剖析(待续)[N];文艺报;2000年

6 古耜;一声清唳晚风凉[N];文学报;2003年

7 陈书馨;陇山绘画艺术建构探讨[N];中国文化报;2005年

8 李培庚;审美发展史纲①[N];文艺报;2005年

9 李盛涛;你知不知道那心灵有多美[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10 王万举(本文作者为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到底谁在娱乐[N];河北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志国;审美的观念——以胡塞尔现象学为始基[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乖宁;审美对象的现象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4年

3 杜志运;杜夫海纳审美对象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尹晓琴;以欣赏者为出发点看杜夫海纳的美学思想[D];山东大学;2006年

5 郭冬梅;杜夫海纳现象学美学中对深度的阐释[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媛媛;网络语言的狂欢特征[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7 李静;六朝自然环境审美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梁莎;杜夫海纳美学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陈贻祥;莫里茨·盖格尔现象学审美价值论[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128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128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f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