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好逑传》珀西译本中的选择和顺应

发布时间:2017-11-02 13:31

  本文关键词:《好逑传》珀西译本中的选择和顺应


  更多相关文章: 《好逑传》 珀西译本 选择 顺应


【摘要】:作为西方人对中国古典小说早期翻译和传播的典范,托马斯·珀西编译的《好逑传》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本文从语言顺应论的角度入手,从文本选择、文化立场确立和文本意义传达这三个层面上分析《好逑传》珀西译本中体现的选择,以探讨珀西如何在上述三个层面上成功的顺应了本人的翻译目的和目的语读者的要求,从而实现了文本、译者和读者之间的成功交际。研究发现:在文本的选择上,帕西选择的《好逑传》顺应了其本人的教化意图以及读者的文化审美需求;在文化立场的选择上,帕西顺应了本国的文化立场;而在文本意义的传达也就是在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帕西又成功地顺应了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
【作者单位】: 兰州商学院外语学院;
【关键词】《好逑传》 珀西译本 选择 顺应
【基金】:2013年外教社-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任务重复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译能力的影响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甘高教[2013]40)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在西方人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和传播过程中,《好逑传》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它不仅为当时的西方人提供了一把了解中国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钥匙,并将中国古典小说引入了西方人的视野,引领了他们关注和翻译中国古典小说的潮流。《好述传》[1]最早问世的是英译本,由曾居住于广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利;;语言顺应论的运用维度:翻译过程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宋常立;;试论《好逑传》[J];明清小说研究;1985年02期

3 许钧;论翻译之选择[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昌玲;;意象扭曲的语用顺应论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胡桦;;顺应论视角下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3 吴章玲;;漫谈商标汉译中的文化顺应[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4 苏怡;;从顺应论看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5 朱伟利;;浅析顺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6 黄兴国;;顺应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马利;;语言顺应论的运用维度:翻译过程探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谷峰;;翻译中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适应选择论视域下鲁迅早期科学译著的选材与翻译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范琳琳;;语言迁移与公示语翻译[J];才智;2012年07期

10 刘剑;;从《红楼梦》的翻译看影响译者顺应倾向的语境要素[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汤(竹君);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于连江;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6 温建平;翻译中价值组合体的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7 刘建刚;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宋志平;选择与顺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龚龙生;顺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刘雅峰;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外宣翻译过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晴;从顺应论角度看双关广告语的翻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琦;从顺应论浅析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潘倩景;从文化顺应角度探索品牌名称的翻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刘进;文化语境顺应视角下刘姥姥话语英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戈芮卿;委婉语的翻译中的顺应论:《红楼梦》个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大方;从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看《狼图腾》的翻译策略[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芳芳;顺应论在戏剧翻译中的应用[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洵;顺应论视角下《道德经》的翻译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熊艳萍;顺应论视角下中英文商业广告对比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张帆;顺应论视角下的英语幽默翻译[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外语学刊;2002年03期

2 叶君健;翻译也要出精品[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01期

3 钱冠连;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4 许钧;论翻译之选择[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蔡新乐;论翻译学的三个新概念:元翻译、反翻译与非翻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王东风;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7 宋志平;翻译: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矶部佑子;关于中国才子佳人小说在东亚传播的特征——以《二度梅》、《好逑传》为主要考察对象[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周晓维;;《好逑传》总括副词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张燕;;论《好逑传》的创作特色及其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汪德羞;《好逑传》反映了明代后期“情”与“理”的斗争[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1年01期

5 孙会军;从《浮生六记》等作品的英译看翻译规范的运作方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杨武能;歌德与中国[J];中外文化交流;2004年02期

7 邱江宁;《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 “明之人情小说”(下)所存在的几个问题浅谈[J];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02期

8 马昕;中德文化交流的媒介人──纪念弗兰茨·库恩诞生110周年[J];德语学习;1994年02期

9 张增元,郭治凤;新发现的《大梅山馆藏书目》“鼓词目”[J];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02期

10 罗宗强;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背景[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善庆;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文化意义[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31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131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4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