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红楼梦》的两个德语译本
本文关键词:从目的论看《红楼梦》的两个德语译本
更多相关文章: 《红楼梦》德语译本 目的论 弗朗茨·库恩 赖讷·史华慈
【摘要】: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成书于两百多年前的清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里程碑似的代表作。至今,《红楼梦》仍以其广博而深刻的思想和极高的文学价值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如今,人们对它的关注和研究已远远超过作品本身。 在《红楼梦》的海外译介方面,人们的研究焦点多集中于其英文译本。2007年至2009年间,德语全译本(共三册)面世,一经推出,,便立刻成为《红楼梦》翻译界新的关注点。 《红楼梦》的德译本现主要有两种:弗朗茨·库恩(Franz Kuhn)的德语节译本(1932年);史华慈(Rainer Schwarz)和吴漠汀(Martin Woesler)合译的德语120回全译本(2007-2009年)。 本论文以《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两个德语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德国目的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对两个德语译本的翻译底本、译文书名、人名、谚语和诗歌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翻译目的、目标读者、翻译纲要等非语言要素对两译本的异同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比分析,笔者认为,无论是库恩的节译本还是史华慈的全译本,其运用的翻译策略都是由各自的翻译目的决定的,两个译本所呈现的特色和差异性恰恰反映了不同时代下目标读者的阅读期待。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3;I0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娜;林玉鹏;;目的论关照下戏剧独白诗的翻译——My Last Duchess两个中译本给我们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2 曹卫东;德语世界的鲁迅研究[J];鲁迅研究月刊;1992年06期
3 寇志明 ,黄乔生;鲁迅:“译”与“释”[J];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01期
4 何烈克;德语~.略语的若干UO楲[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5 陶学俭;试析英语知识与德语教学[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6 杨向如;德语国家决定进行书写改革———维也纳国际会议介绍[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7 庄慧丽;略谈德语基础阶段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年06期
8 刘华,陈明浩;同济大学对外德语培训成绩斐然[J];德国研究;1997年01期
9 黎东良;论汉德语互译中的概念对等和互译选词问题[J];德语学习;1998年03期
10 云立中;德语字母象形词[J];德语学习;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星;;浅议鸠摩罗什的《维摩诘经》译本比其他译本更为流行的原因[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罗桂英;万华;;名著重译在于超越——对《汤姆·索亚历险记》新旧译本的比较[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鹏;;浅谈对培根论述文体的翻译的忠实性及原作风格的再现——评价of marriage and single life两个中文译本[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余燕;;《涉江》英译研究[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高阳;;《资本论》若干内容法译本、英译本和中译本的比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勤;;蔡元培翻译观之认识论阐释[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管筱明;;从出版角度看译者的责任与译本的市场定位[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6辑[C];2003年
9 卢祖瑛;;目的论在当今翻译实践中的广泛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胡敏文;;归化、异化策略的多元互补阐释[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柳霞;中外学者携手共译《五经》[N];光明日报;2009年
2 苏国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文新译本译者感言[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叶廷芳;德语文学走入中国读者视野[N];文艺报;2009年
4 ;翻译导致对《第二性》的误解[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胡真才;我仍然觉得杨绛译本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赵乾海;别让名著出版出遗憾[N];山西日报;2004年
7 吴健恒;从拙译《百年孤独》说开去[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高为;译著版本闲话[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逻辑学》新译本座谈会举行[N];人民日报;2003年
10 姜纬;从《论摄影》新译本引出的话[N];中国摄影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芳;从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看20世纪德语戏剧的美学特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崔泳准;《三国志》今译与古汉语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欣;辩证法视域中的善、美和目的论——从康德哲学引出的一种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4 夏云;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翻译小说常规化研究:历时的视角[D];山东大学;2010年
5 张莉;类型学视野的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曦;目的论视角的庞德翻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王平;目的论视域下的康德历史哲学[D];复旦大学;2004年
8 倪胜;《判断力批判》体系探微[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涛;朝向善: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崔洁;刑事证据法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静;目的论视角下《圣经·箴言》(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璇;以功能翻译学视角对《孙子兵法》三个德语译本的对比分析[D];青岛大学;2010年
3 杨静;从目的论看《红楼梦》的两个德语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殷西环;从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试析绿原的《浮士德》译本[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孙艳燕;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夏洛的网》两个中文译本对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6 张琦;Spring Moon译本《春月》中的中国形象的再现[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刘海玲;文化空白和杨译本《红楼梦》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8 冯恩玉;从哲学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看多个文学译本并存[D];东华大学;2005年
9 杨天e
本文编号:1241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41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