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双年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对中国双年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双年展作为一种展览形式和文化项目,已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举办,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全球文化进程一体化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艺术双年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初步发展出一套自身的模式,在国际艺术领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在举办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策展人员专业性不强,策展机制不成熟,展览对公众交流的缺失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展览持久和有效地发展下去是每一个双年展组办机构和策展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造型艺术系;
【分类号】:J120.9
【正文快照】: 双年展作为全球化扩展中的一个文化现象诞生于1895年的威尼斯。威尼斯举办双年展的理念起源于为落后地区提供结构性援助,同时也根据国别划分出不同的展厅,以展示各自不同的艺术成就,这种类似于奥运会的形式如今仍旧延续着。两年举办一次展览来展示艺术成就,其中包含着对艺术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费大为;当代艺术的展览和展览策划[J];美术观察;1999年05期
2 丁宗江;策展人与美术展览策划浅析[J];美术观察;2002年08期
3 顾振清;;策展与中国当代美术馆的发展[J];艺术评论;2009年04期
4 朱其;;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和独立策展人[J];艺术·生活;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汪溟;吕锐;;中国大陆地区策展人历史及现状分析[J];大家;2011年06期
2 蔡东驰;;反思公立美术馆策展人制度建立与“主动”策展机制在当下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2年10期
3 陈志强;;本体扩张与回归——90年代以来中国人体美术微探[J];兰州学刊;2007年S1期
4 蒋文博;;独立策展人的制度化与中国化[J];美术馆;2008年01期
5 韦怡;;中外独立策展人的发展及比较[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1期
6 刘秋兰;;授予与艺术展览体制——对上海双年展的一种解读[J];美与时代(下);201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天;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角色与自我认同危机[D];同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卉;当代艺术“中国方式”意义的主题展览学术梳理(2000-2010)[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亢亮;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盲目性[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3 冯海鸥;当代艺术馆展览空间改造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4 李海峰;论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人的本土艺术价值取向[D];西南大学;2008年
5 叶扬秋;简析十年美术思潮的地位与作用(1976-1985)[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轶;中国民营当代美术馆策展机制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秋兰;“艺术界”理论视野中的 “授予说”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8 闫小瑛;对中国现当代艺术中策展人现状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玮;江西美术展览类型分析及其应对方式[D];南昌大学;2012年
10 王琨;似者如斯[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梅;’98上海(美术)双年展举行[J];美术;1999年03期
2 埃利诺·赫特尼,郑英锋;1998年蒙特利尔双年展——表现平凡生活的艺术[J];世界美术;1999年03期
3 邵亦杨;个人、民族与世界间的对话——悉尼双年展综述[J];美术观察;2000年10期
4 杨应时;跨越双千年的艺术盛会──2000年悉尼双年展述评[J];中国艺术;2000年04期
5 张 卫;愿望与可能性——关于日本札幌国际版画双年展的随笔[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树雄;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水墨与都市[J];上海艺术家;2001年Z1期
7 ;奥地利当代艺术国际双年展作品[J];美术观察;2002年11期
8 贺绚;“2003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大型文艺晚会”协作举办签字仪式[J];美术;2003年08期
9 ;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暨中国雕塑精品展作品选[J];雕塑;2003年06期
10 丁亚雷;;俄罗斯的起跳——第1届莫斯科双年展[J];世界美术;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廷华;;“中国式民主”要有自己的民主话语权——关于民主话语权问题的几点思考[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张聪;;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看中国话语权的提升[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郝明;;政府转型条件下公民话语权实现的探讨[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4 ;双年展:聚焦三大“争议建筑”[A];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文集[C];2005年
5 万丽萍;;关于中国政治话语传播的几点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桂东;;服务型政府研究:当前问题与理念构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桂东;;服务型政府研究:当前问题与理念构建[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坚持和发展[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9 侯志勇;;《贝尼托·切莱诺》中人物的语言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宇明;;中国的话语权问题——在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方;2009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开幕[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记者 李文佳;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召开[N];中华新闻报;2009年
3 记者 王凯;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开幕[N];美术报;2009年
4 孙行之;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建筑围绕“人”展开[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5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 支宇;成都双年展 顶级盛宴与话语转捩[N];四川日报;2011年
6 学术主持 高照;双年展意义何在[N];美术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佳;建筑艺术双年展:北京向威尼斯学什么?[N];中华建筑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孙玉洁;满怀自信与世界对话[N];中国艺术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陈辉;为世界艺术添异彩[N];市场报;2003年
10 杨心一;国际艺坛及投资的风向标:威尼斯双年展[N];上海证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伟;资本话语权"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晓钟;中国媒介话语秩序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7年
4 何丹;认知公正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桑丽;网络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王慧军;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及其导向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10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夙瑾;大众传媒与农民话语权[D];武汉大学;2005年
2 马新莉;“新民间”话语场地[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明华;论博客话语权的缺失[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杨俊;解析“木子美”式网络女性私人写作[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周睿;《南方周末》人物专访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6 夏丹;网络聊天中的话语权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谦;当《古兰经》遇到“自由女神”[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祥;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颠覆性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吴胜;电视民生新闻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西娇;试析网络新媒体中的农民工形象[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61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261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