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研究范式与作为现代学术方法的“比较”——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跃红教授访谈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研究范式与作为现代学术方法的“比较”——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跃红教授访谈 出处:《社会科学家》2010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比较文学研究 研究范式 跨文化比较 比较诗学研究 学术方法 参照系 中国文学 全球化 文化时代 研究生
【摘要】:正邹赞(以下简称邹):陈老师您好,您多年来从事比较诗学研究,并坚持为北大中文系本科生开设"比较文学原理"课,为研究生开设"比较诗学"课,您的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意识,尤其是在进行比较文学论文的选题时,您强调要首先追问"比较"的有效性,"不比较可以吗?"这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语。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不同文学/文化间的交流对话也越来越频繁,为了防止不必要的"误读"
[Abstract]:Mr . Zou Zan (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Zou ) : Mr . Chen , you have been engaged in the comparative poetics research for many years , and insisted on the opening of the " Comparative Literature Principles "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the North .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跨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研究”[09BZW071]之“访谈系列”
【分类号】:I0-03
【正文快照】: 邹赞(以下简称邹):陈老师您好,您多年来从事比较诗学研究,并坚持为北大中文系本科生开设“比较文学原理”课,为研究生开设“比较诗学”课,您的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论意识,尤其是在进行比较文学论文的选题时,您强调要首先追问“比较”的有效性,“不比较可以吗?”这已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祥贵;;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与构想——兼论中西文学跨文化比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2 单继伟;雷华;;网络与比较文学媒介学研究的新空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袁丽梅;;纵横与跨越——张旭新著《跨越边界: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评介[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4期
4 杨乃乔;;边界的危机与学科的死亡——比较诗学在比较文学的“去边界化”中领受的本质[J];人文杂志;2008年01期
5 何敏;;朱光潜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以《诗论》为例[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6 饶們子;;我与比较文学[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编后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1期
8 吕超;;比较文学危机中的“平行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9 晓萌;东西交汇:九十年代比较文学研究策略——第五届国际东西比较文学会议在香港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10 杨洪承;;借鉴·探寻·建构——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理论基点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198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连军;;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哲学基础与研究范式[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高芳;;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范式——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黄明喜;;论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一种基于教育形态范式的教育史学阐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胡范铸;;中国新闻语言研究范式的若干思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勇;;论语言类型学研究中的解释[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解素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8 李金国;;我国宪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翔平;;阅读障碍的捆绑加工缺陷:从单通道研究范式到双通道交互作用研究范式[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茜;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吕超;跨学科成比较文学研究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周玉宁;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在上海出版[N];文艺报;2011年
4 记者 姜小玲;“当代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文库”出版[N];解放日报;2011年
5 孟昭毅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重返文学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 叶舒宪;季羡林的比较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7 高青;新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8 宿玉村;张力与差异中的互动:建构两岸多元对话的比较文学学术网络[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许晓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研究范式[N];人民日报;2009年
10 高铭暄;刑法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之作[N];法制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强;当代中国论辩研究的历时及跨文化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尹锡南;英语世界中的印度书写[D];四川大学;2006年
3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靳明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社团流派兴起和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D];四川大学;2003年
6 白玉荣;“五传”比较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谢梅;新闻与消费[D];四川大学;2007年
8 蒙衡;中德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顾永波;传媒稀缺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元根;企业伦理的研究范式与构建[D];河海大学;2005年
2 张夏青;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邓婉s,
本文编号:1399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39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