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形式的政治批评——伊格尔顿文艺思想的文本解读

发布时间:2018-01-09 07:25

  本文关键词:文学形式的政治批评——伊格尔顿文艺思想的文本解读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形式 意识形态 政治


【摘要】:为了弥补庸俗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在政治批评上的缺陷,伊格尔顿继承并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形式研究传统,提出形式的政治理论。他从文学形式角度讨论文学的政治性,即从体裁、修辞、结构、节奏等形式因素出发,去挖掘政治在文本中的表现以及写作者的政治态度。形式的政治既重视文学的形式问题,又避免重蹈纯形式主义的覆辙;既重视文学的历史性,又避免实证主义。形式的政治理论为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批评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of the vulgar Marxism and the formalist in political criticism , h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traditional and advanced form of political theory . He discussed the political nature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 of literature , that is , from the form of genre , rhetoric , structure , rhythm and so on , to dig up the expression of politics in the text and the author ' s political attitude .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基金】: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后现代思潮挑战与新世纪文艺学发展”(09Y41)
【分类号】:I024
【正文快照】: 庸俗马克思主义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政治批评时,通常是从文本中寻找直接的政治内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去分析作家的政治观念。这使得文学批评成为单纯的历史考证工作,文学的形式被搁置在一边。与庸俗马克思主义相对的是纯形式主义。后者认为形式是封闭的、独立自足的、自我发展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马生龙;论艺术陌生化反叛现实的功能[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朱良;论中国文化对布莱希特戏剧实践和理论的影响[J];高教论坛;2003年03期

4 孙昭;充分发挥文化优势 建设西部经济强省[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夏德勇;小说史研究中的文体学方法[J];广州师院学报;2000年12期

6 夏德勇;现代小说文体变迁的形式及其文化语境[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毛宣国;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的现代性[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陈军,刘琼琳;中西观演空间的文化比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9 何海伦;福克纳短篇小说《夕阳》的叙事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李夫生;“症候阅读”的“科学批评”如何可能?——兼论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批评的一个理论悖谬[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梁婷;杨义行;;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流变及其影响[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3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4 郑崇选;镜中之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洪治纲;反叛与超越[D];浙江大学;2005年

7 刘明文;卢卡奇本体论思想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李胜清;文艺意识形态性的实践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志军;历史的中间物——1925—1930年间中国革命小说的描述和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蔡恒剑;从形式观的变迁看文学概论教学及教科书的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蕾;大众传媒时代下中国文学批评现状探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阎琨;从中国话剧的误区与反拨中反观戏剧的“综合”课题[D];厦门大学;2002年

6 马海波;[D];安徽大学;2003年

7 齐鹏;西方女性主义对美术史的改写[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8 胡秀丽;融合与冲突[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9 季平;论网格式布光方法[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10 王瑾;巴赫金文体理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庄桂成 陈国恩;文学的审美泛化[N];人民日报;2006年

2 马相武;文学不能脱离道德[N];文艺报;2006年

3 陆贵山;文艺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0年

4 张杰 马广惠 辛斌 吕俊;跨入新世纪门槛的西方文学与语言学[N];文艺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张策;那团火焰,很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6 吴高泉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跨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胡鹏林;文艺批评的价值与社会主义荣辱观[N];人民日报;2006年

8 胡鹏林;文艺批评的价值论与荣辱观[N];文艺报;2006年

9 严冰;祁志龙:好卖不代表就是商业艺术家[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刘藩;畅销小说为何让评论家伤透脑筋[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纯伟;新时期以来文艺意识形态问题的论争及启示[D];济南大学;2011年

2 李凯华;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操控[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3 安晓东;大众传媒时代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主体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4 潘品丽;文化政治视域中的文学虚构[D];温州大学;2011年

5 李品;[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包光霞;从勒菲弗尔的操控论看葛浩文英译本《狼图腾》[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赵宏姣;《哈姆雷特》在中国的旅行[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李梅;[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郑静;从勒菲弗尔操纵理论阐释毛泽东诗词两英译本[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刘芬;从意识形态和诗学角度比较《珍妮姑娘》两个中译本[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0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00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6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