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真”的真实与“假”的真实——论现代社会中“本真”与“仿真”的差异

发布时间:2018-02-07 15:57

  本文关键词: 本真性 仿真 现代性 现代社会 鲍德里亚 真实性 现代人 超现实 真实观 可能性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传统的真实观是现代人的生存依据,以其为核心与要义的"本真性"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真实发生变异或变形,本真性被消解,拟像与仿真取而代之。从来源、内涵和功能等方面来比较,本真性是原创的、事实性的,保证了人类生存的完整感和连续性,仿真则是摹仿的、符号化的行为,造成了现代人的认同危机。仿真是一种超现实或新的真实,蕴含了解决身份危机的可能性。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view of reality is the basis for modern people's existence, which is reflected most fully by its core and meaning.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truth changes or deforms, and the true nature is eliminated. Compared with simulation in terms of source,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 authenticity is original and factual, which ensures the integrity and continuity of human existence, while simulation is imitative and symbolic behavior. Simulation is a surreal or new reality, which contains the possibility of solving identity crisi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现代理论语境中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项目批准号:09CZW0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鹏程;《奥德赛》的结构与潜结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左玉河;;3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3 黎泽潮;;广告传播的文化语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华智亚;;族谱、民俗生活与村民的记忆——对安徽T村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曲瑞华,李润杰;全球化的文化意蕴与文化选择[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朱红文;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和文化理念[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7 胡义成;作为矛盾结构体的中国地域文化——破译中国地域文化的一种尝试性方法简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进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9 赵晓芳;;语言天空下的别样风景——关于《马桥词典》的语言哲学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张蜀津;;“国家史”的编纂与民族国家集体记忆的建构 论“十七年电影”中的民国叙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信茹;朱凌飞;;都市中的“媒介仪式”——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媒介传播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丁亚平;;批评策略:对个性的坚持与贯彻——论郁达夫文学批评的价值世界[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杨文炯;;哲麻提(Jamaat)、稳麦(ummah)与汉文化语境下的族群认同的建构——回族形成的历史人类学解读[A];郑和下西洋与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郑崇选;;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叙事的两种缺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蓝炯熹;;盘瓠传说的理解、曲解和误解——畲民图腾文化再研究[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8 赵海瑛;;论盘瓠神话与畲族族群认同的中间环节[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9 王一川;;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10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志宇;近代中国税收现代化进程及其思想史考察[D];湖南大学;2009年

2 王爱平;宗教仪式与文化传承[D];厦门大学;2007年

3 万恒;社会分层视野中职业教育价值的再审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黄龙光;民间仪式、艺术展演与民俗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刘正江;新疆城市民族商业社区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高源;清真寺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白永芳;哈尼族服饰文化中的历史记忆[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杨清媚;在绅士与知识分子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陈雪英;西江苗族“换装”礼仪的教育诠释[D];西南大学;2009年

10 关丙胜;族群的演进博弈:中国图瓦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山洋;相生相克,相反相成[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继端;美国当代动画片的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铁强;怀旧与重写[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4 施文;“三线人”身份认同与建构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颖;女权主义视野下的“婚内强奸”犯罪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何乃柱;他者眼中的拉卜楞社会[D];兰州大学;2009年

7 荣吉;论图像文化语境中小说叙事的变化[D];扬州大学;2009年

8 秦博;巴林右旗荟福寺“六月庙会文化”变迁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林双凤;“蒲公英式生长”的宗族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敏承华;一个藏人社区的穆斯林家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明;现代性之隐忧与多样性方案[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唐文明;现代人的道德追求[J];读书;1999年08期

3 王光明,南帆,毛丹武,郑家建,余岱宗,郜积意,荒林,李金松,林建煌,郑国庆,周霞,谢惠英;在现代性话语场地里——现代性与中国文学的对话[J];东南学术;2000年03期

4 陈晓明;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J];文学评论;2002年06期

5 M.罗姆,富澜;艺术中的现代性[J];世界电影;1985年01期

6 董金平;自我的本真性和文化的本真性[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7 吾敬东;现代性的意义究竟何在?[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5期

8 吴恭俭;论《五姑娘》的现代性[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9 陈燕谷;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J];读书;1997年10期

10 谢丽君;现代性就是时代性[J];美术;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震;;现代性与认同问题的思考[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2 乐胜龙;;试论小康社会文化的实用性、现代性和国际性[A];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全国群众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3年

3 陈胜云;;“以德治国”的现代性论证[A];峥嵘岁月 磅礴绚丽——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4 高瑞泉;;现代性的追求与反省——当代中国哲学的基本面相[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车玉玲;;现代性视域下的后形而上学[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6 王桂妹;;闻一多对新诗现代性的理解与救正[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7 钟宇平;陆根书;魏小莉;;高中生的现代性水平及其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张玉能;;实践美学与现代性[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孙成仁;;中国城市:现代性、文化风险与未来选择[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10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尚伟;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N];天津日报;2009年

2 孟繁华;“多元现代性”及其冲突[N];文艺报;2009年

3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科学系主任 郭忠华;从现代性的视野 理解世界和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记者 陈菁霞;“翻译中国和重建现代性”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9年

5 清衣;深入探讨“翻译中国和重建现代性”[N];文艺报;2009年

6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秦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N];经济观察报;2009年

7 孙锐;摄影的现代性与“根情”[N];云南日报;2001年

8 田小沛;亚洲现代性的另一面[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刘金源;现代性:摘罢葡萄说葡萄[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10 文/(美)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译/张旭东;现代性的幽灵[N];文汇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武洲;多面的现代性诉求[D];浙江大学;2004年

2 黄飞;论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诗意追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石敦国;时代困境的实践反思——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话语[D];复旦大学;2003年

6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克;颓败线的颤动[D];武汉大学;2005年

8 李清霞;沉溺与超越[D];兰州大学;2006年

9 蔡江珍;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想象[D];苏州大学;2004年

10 李少咏;现代性语境中的乡村政治文化言说[D];河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仲华;论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中的现代性图景[D];清华大学;2004年

2 张文静;中学体育教师现代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秀坤;传统与现代性的消长——论中国近代留学生的现代性特质[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爽;现代性中的主体间性问题[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韦良;在中西诗学融会的流程中孤独前行——中国现代叙事诗的现代性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6 余易达;中国新现代性:在全球化语境中超越知识鸿沟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3年

7 付娜;“寻根文学”的现代性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李长成;论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现代性[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笛笛;传统语言的现代性转换[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10 石柳;论徐志摩刊物编辑的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94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494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b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