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艺术的哲学问题:中国—斯洛文尼亚”双边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18-03-05 19:54

  本文选题:斯洛文尼亚 切入点:哲学问题 出处:《文学评论》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2009年6月11日至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斯洛文尼亚美学学会、斯洛文尼亚普利莫斯卡大学人文学院在斯洛文尼亚的海滨城市科佩尔联合主办了"文学艺术的哲学问题:中国—斯洛文尼亚"。作为双方第一次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双方均十分重视,进行了长时间的精心筹备,并派出学者参加会议。斯方的主席是斯洛文尼亚美学学会会长、普利莫斯卡大学人文学院文化研究系主任阿列西·艾尔雅维奇教授。中方则由社科院文学所所长杨义教授带队,文学研究所的一些学者出席会议。作为此次交流活动的开始,艾尔雅维奇教授致开幕词,
[Abstract]:From June 11th 2009 to 12th, the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Slovenian Academy of Aesthetics,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Puli Mosca, Slovenia, co-hosted "philosophical issu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China-Slovenia" in the coastal city of Koppel, Slovenia. As the first important academic exchange between the two sides, Both sid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t, have carried out long and meticulous preparations and sent scholars to attend the meeting. The president of the Slovenian Academy of Aesthetics is the president of the Sri Lankan Academy of Aesthetics. Professor Alessie Eljavic,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Cultural Studies at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t Puli Mosca University. The Chinese side was led by Professor Yang Yi,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of th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some scholars from the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attended the meeting. As the beginning of the exchange, Opening remarks by Professor Eljavic,
【分类号】:I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彬彬;;“文学艺术的哲学问题:中国—斯洛文尼亚”双边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9年05期

2 贾不许;;坐下来喝一杯,总统[J];新世纪周刊;2009年05期

3 朱利安·巴吉尼;张容南;杨志华;;让人想破头的问题[J];视野;2009年02期

4 保罗·科埃略;胡真才;;《韦罗妮卡决定去死》梗概[J];书摘;2002年01期

5 严春友;;进入智慧宫殿的阶梯[J];博览群书;2009年06期

6 苏菡玲;;生命的滋味[J];思维与智慧;2010年24期

7 梁up华;假装博学的伏罗希洛夫[J];外国文学研究;1978年01期

8 托马斯·萨拉蒙;张子清;;诗十三首[J];外国文学;2010年05期

9 陈中南;;现实问题与金钱哲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年01期

10 尤兰达·卡斯塔纽;斯坦尼斯拉夫·勒弗斯基;维罗妮卡·丁婷亚娜;四元康yP;安托万·卡萨尔;玛姆塔·萨迦;西川;;托尔斯泰花园的苹果——六国六青年诗人诗十首[J];诗刊;2011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邓广 书评人;智者的唠叨[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薛其;“欧洲祖母”不寻常[N];中国邮政报;2006年

3 王胡;查尔斯·西米奇戴上第十五顶桂冠[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陈克艰(本报书评人);“我为什么没有发现相对论”[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胡;克恩滕斯洛文尼亚女作家获巴赫曼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黄梅;默多克与unselfing[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本报驻萨格勒布记者 赵嘉政;才华横溢的巴尔干民族诗人[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书辉;文化文本的互文性书写:齐泽克对拉康理论的解释[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g;《喧嚣与骚动》的时间意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王长城;试论人类工具与独立自主的生命[D];厦门大学;2007年

3 肖菊;从诗歌的叙事技巧解读丁尼生的思想演变[D];贵州大学;2008年

4 董晓华;《迷失在开心馆》的元小说主题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571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71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1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