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批评的诗意表达——谈宇文所安的论文言说方式

发布时间:2018-04-04 15:34

  本文选题:宇文所安 切入点:文学批评 出处:《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摘要】: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在其研究中对西方惯有的分析式学术研究模式进行了反思,对西方中心主义和术语霸权进行了批判,并刻意沿承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以一种印象式、感悟式的,融学术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散文"批评方式,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娱乐,体现出在当代跨文化语境里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批评价值的再认识与再创造。
[Abstract]:In his research , American sinologists have carried out a reflection on the western common analytical academic research mode , and criticized the western centralism and the term hegemony , and deliberately guided the reader to think in reading and entertain in the thought of " prose " in the ancient literary criticism of China , and to reflect the re - cognition and re - creation of western scholars in the contemporary cultural context .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YZ8-4)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镇清;从语言的当代性看翻译的文体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何仁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与尼采的“透视论”——兼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哲学的主题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诗性省思——叶维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张新国;;作为中国当代启蒙范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刘金;康德哲学的“划界”思想及其影响[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程荣;;论“词中有画”——以柳永词为中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陈育德;“诗中有画”是“艺术论的认识迷误”吗?──《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的质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钱广华;现代经验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中原;;中国逻辑元研究的成果[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谢应光;;何其芳诗歌的语言策略与历史处境[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王光明;;“失养者”的追寻——叶维廉的诗学批评[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蒋登科;;论叶维廉诗论的学术品格[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达海军;;船山诗歌题材及其分类[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7 刘子琦;;浅论中国新诗“跨行”语言特征的形成——以卞之琳诗歌创作为中心[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唐嘉荣;;左脑型教育导致道德危机[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吴晓东;;背着“语言的筏子”——废名小说《桥》的诗学解读[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10 胡菁娜;;理想的读者——对“共鸣”理论的反思[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园园;论戴望舒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罗秋荣;痛苦而丰富的“追寻”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剑峰;江西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谢亮;欧阳修《诗本义》的《诗》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展;现代安徽诗人诗学批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小风;科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结构关系探析[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党姣;从指称角度回应科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娟;王蒙微型小说语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春晓;代言人广告的修辞学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中;;破体:中国文学批评的文体传统及演变规律[J];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李小兰;;近30年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文体研究述评[J];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刘金波;李小兰;;论《文心雕龙》的诗性言说[J];理论月刊;2009年03期

4 吴俊;;在有限性里见出大气象——李丹梦及其文学批评印象[J];南方文坛;2007年05期

5 李荣生;鲁讯与文学批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6 毛时安;;思维,在美的领域——读近两年来《上海文学》的文学批评[J];读书;1983年04期

7 张世君;;文学批评阅读法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8 李培澄 ,马云;论冯健男的文学批评[J];河北学刊;1990年04期

9 ;文学批评信息[J];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02期

10 徐坤;悼批评时代的终结——《文坛感应录》感言[J];当代作家评论;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利;;论李长之的文学批评[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2 黄浩;;批评失语症——90年代文学批评把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罗勇;;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4 秦忠翼;邹正昌;;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康梅钧;;王国维文学批评:学无中西的现代性视角[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刘永春;;论沈从文书信中的文学批评[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蔡钟翔;白岚玲;;金圣叹研究大有可为[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任一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特色——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一[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国华;;坚持创新,建设“中国文学批评学”——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学描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2008’西部文学论坛——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学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在蓉召开[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益都;文学批评的“对话关系”[N];文艺报;2008年

2 韩宇宏;文学批评的“九多九少”[N];光明日报;2003年

3 梁鸿鹰;张扬文学批评的现实力量[N];团结报;2009年

4 记者 姜小玲;全媒时代,文学批评要出声音[N];解放日报;2010年

5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 徐兆寿;文学批评应有的气质[N];人民日报;2011年

6 张涛甫;微博时代,专业批评如何作为[N];文汇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赵s,

本文编号:1710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10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d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