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歌德的《流浪者的夜歌》
本文选题:郭沫若 切入点:歌德 出处:《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2期
【摘要】:歌德的小诗《流浪者的夜歌》是一首杰作,许多现代作家的译介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貌。作为这首小诗最早的译者之一,郭沫若的翻译富有诗意,很好地实践了他的译诗必须也是诗的翻译主张。郭沫若译《流浪者的夜歌》不是为翻译而翻译,或简单认同于歌德,而是将其有机地组织进致郁达夫的信中,成为独特的"介入性文本",也是郭沫若展示自身情绪变换的节点。
[Abstract]:Goethe's Little poem Rangers' Night Song is a masterpiece, and many modern writers present different styles and features.As one of the earliest translators of this poem, Guo Moruo's translation is full of poetry, and it is a very good practice of his translation of poetry must also be the translation of poetry.Guo Moruo's translation of Rangers' Night songs is not for translation, or simply identifies with Goethe, but organically organizes it into a letter to Yu Dafu, becomes a unique "interventionist text", and is also the node at which Guo Moruo displays his own emotional changes.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46;I206.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池;论郭沫若史剧的悲剧艺术[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严宝瑜;冯至的歌德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陈才训;小说可以兴——浅论“兴”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4 季广茂;笑谈古今也从容——试论“戏说历史”的文化内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刘悦坦,魏建;苏俄无产阶级革命文化与郭沫若的思想“转换”[J];长白学刊;2002年02期
6 王鸣剑;中国现代戏剧的黄金时代——抗战时期重庆的戏剧运动与创作[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7 许霆;梁宗岱:纯诗理论的探求者——现代诗学批评家评述之一[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1期
8 李敦东;梁宗岱对象征主义的中国化阐释[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王昕;中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类型与美学精神[J];当代电影;2005年02期
10 刘立群;德国哲学与文化漫论[J];德国研究;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姜铮;;论《<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赵大浩;冯剑秋;;创造社时期郭沫若的诗论[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3 吴中杰;;创造社与表现自我的艺术[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朱贵平;;创造社与西方现代主义[A];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2 阳文风;宗白华与中国现代诗学[D];暨南大学;2003年
3 韩志伟;实践与辩证法——从对象性思维方式到实践性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4年
4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程丽蓉;对话场景中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话语[D];四川大学;2004年
6 杨野平;干部队伍素质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姚诚;鲁迅与自然主义[D];浙江大学;2005年
9 滕琪;以位格为中心的塑造[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封海清;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精神[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武洲;从幽婉的情思到哲学的冥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刘林;伟大的翻译家郭沫若:创作·思想与翻译[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宏芹;试论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DAS D(?)MONISCHE的意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俞燕;“诗与真”的不倦探索[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娟;遭遇历史[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田欢;作为叙述手法的意识流[D];新疆大学;2003年
8 孙立恒;模仿与创新:西方文学对五四浪漫主义诗歌兴起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华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知性追求[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万曙琳;试论郭沫若与穆旦诗歌中自我观的变奏[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彬;;郭沫若与翻译的现代性[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1期
2 袁荻涌;郭沫若文学翻译思想管窥[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3 张万仪;鲁迅郭沫若爱情婚姻对其创作的影响[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王维民;俞森林;傅勇林;;郭沫若翻译探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高扬;历史精神与艺术构想——论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心理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傅勇林;王维民;俞森林;;郭沫若翻译标准管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5期
7 魏红珊;论郭沫若的文艺美学观[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2期
8 刘天琴;;论华兹华斯与郭沫若诗歌泛神论观念的相似性[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黄遵m8;;伏特卡与茅台——郭沫若《英诗译稿》读后[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10 ;晏济元书画北京专卖店[J];艺术市场;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卞石;;《英诗译稿》简介[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2 刘珏;;郭沫若早期剧作与爱尔兰近代剧之比较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3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傅正乾;;《孔雀胆》与《哀格蒙特》的比较研究[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5 童庆炳;;重建·隐喻·哲学意味——历史文学作品三层面[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冯颖钦;;汉英重叠诗法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淮南;;大众化的昨天与今天[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8 洛汀;;文艺家岂可不问政治[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9 赵凌河;;新文学现代主义思想理论解读[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10 王薇生;;高尔基《海燕》译文的历史钩沉——兼评瞿秋白、戈宝权、宜兰的几种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祝勇;荣誉光环下的阴影[N];工人日报;2000年
2 蔡 震;郭沫若与浪漫主义[N];中国艺术报;2005年
3 亦才;歌德秋拍:书画、瓷杂,好戏连台[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杨琳;艺术品或成融资新贵[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宋佳p堋”嘁,
本文编号:1711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11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