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数为美:数字虚拟创作的美学思考
本文选题:数字虚拟创作 切入点:本质 出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摘要】:数字虚拟创作为当代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其本质是运用数字技术对现实和幻想世界进行再现和虚拟,审美特征包括创作方式的非物质化、创作手法的"以小见大"、创作主体的相互协作。数字虚拟创作可以将复制、模仿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创作手段。
[Abstract]:Digital virtual creation provides a new way for contemporary art creation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Its essence is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y to reproduce and virtual reality and fantasy world. Aesthetic features include dematerialization of creative methods.The creative techniques of "through a small part of the whole", the creation of mutual cooperation.Digital virtual creation, which can combine copying and imit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means of artistic cre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
【基金】:2009年度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09JZD0009)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网络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0CZX052) 2010年度南京艺术学院校级项目“网络空间图像传播研究”(项目编号:XJ2010023)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J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文翔;;论诗歌语言的本质及叙述功用[J];长城;2011年08期
2 王昱臣;;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夜场 他们的东西好在哪里?[J];艺术与投资;2011年08期
3 靳小云;;浮沉·黄土——“艺术”手记[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4 周丽娜;;“消亡还是涅i谩薄酆诟穸帐踔战崧鄣谋局蔥J];美与时代(下);2011年06期
5 王元骧;苏宏斌;;关于“形式本体”问题的通信[J];学术研究;2011年06期
6 赵宏博;;生活与艺术[J];文学教育(上);2011年07期
7 马贵中;;论艺术本体论的嬗变[J];大舞台;2011年08期
8 张继钢;;麦芒上能站几个人——军事文艺创新系列谈之六[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杜孝义;郭启柱;;浅谈宗教与文学[J];科学与无神论;2011年04期
10 韩梅;李玉;;浅谈宗教与艺术[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英琦;剖析炒作本质[N];光明日报;2000年
2 周海宏;艺术与艺术家的本质及现代艺术“打假”[N];中国艺术报;2002年
3 胡经之;文艺学多些对话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高健群;“现代人”出现艺术也就了结[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5 任智;当代文艺学研究的宏阔视野[N];文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丹阳;论文学翻译的创作本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燕来;论“风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玉芬;莫里斯·魏兹“反本质主义艺术观”批判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16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1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