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评季水河《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

发布时间:2018-04-25 04:05

  本文选题: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 马克思主义文论 ; 参考:《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3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在实践中铸就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风格[J];学习与探索;2008年01期

2 李志雄;;灵魂的分裂与完善——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信仰的当代困境、对策和启示[J];学习与探索;2009年02期

3 丁国旗;;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史考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冯宪光;;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5 李胜清;;经典诗学的恢弘书写——读季水河新著《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的理论体验[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彭松乔;;“当代性”——建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核心命题[J];学术论坛;2010年08期

7 杨向荣;;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创新工程——评季水河《回顾与前瞻》[J];云梦学刊;2009年06期

8 马驰;朱印海;;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艰难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4届年会综述[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9 王杰;段吉方;;六十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范式转换及其基本问题[J];社会科学家;2011年03期

10 危磊;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与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大仁;;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拓展[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崔允文;潘颖;陈莉;;临床医学的未来走向初探[A];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张仁香;;马克思主义文论应直面现实[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姚鹤鸣;;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牟宪魁;;中国的法律硕士教育与日本的法科研究生院构想——兼论我国法律教育的未来走向[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6 余微超;;浅谈团膳行业的发展及未来走向[A];第八届中国快餐连锁发展论坛、全国团体供餐送餐赢利模式论坛文集汇编[C];2003年

7 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内在逻辑及其未来走向[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徐杰舜;;中国人类学的本土化及未来走向[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9 赵健;郭彦;;对外华语广播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战略思考[A];聚焦世界华语播音[C];2004年

10 胡志坚;;我国自主创新政策未来走向[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莺;中小药企浴火重生[N];民营经济报;2007年

2 张梁;传媒业的变革图景与未来走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3 张隽;孙立哲:版权贸易大赢家 预言未来走向[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肖鹏;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走向[N];华夏时报;2002年

5 温红彦;高等职业教育未来走向确立[N];人民日报;2004年

6 于德福;地质科学未来走向何方[N];中国矿业报;2002年

7 张铁鞠;衰退还是反弹[N];中国保险报;2002年

8 欣华/文;关注中国经济特区的未来走向[N];中国企业报;2000年

9 记者 徐寿松邋蔡国兆;房价:眼下降的多是涨幅而不是价[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郑虹 刘俊辉;网络媒介舆论影响及未来走向[N];中华新闻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方f ;刑罚现代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赵思运;何其芳精神人格演变解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5 陈长利;文学接受·文学形式·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木志荣;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杨顺江;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8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10 许外芳;论苏轼的艺术哲学[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平川;“中马”文论概念体系的形成与“苏马”文论渊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朱珊;“物”的三副面孔[D];南开大学;2010年

3 周圣平;中国—欧盟关系的发展空间及其未来走向的若干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包桂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及其未来走向[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徐铭瞳;论我国娱乐新闻的社会价值和未来走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柴俊星;两岸四地公文、公文语体的现状比较及未来走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剑锋;中央苏区文论研究(1927-1934)[D];南昌大学;2007年

8 阮长安;新闻线人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周雯;试析普京外交战略的内涵、形成因素及未来走向[D];外交学院;2003年

10 张立艳;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转型及其未来走向[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99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99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6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