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寻求基础,本土批评话语建构的可能

发布时间:2018-04-25 07:23

  本文选题:文论话语 + 文学理论 ; 参考:《小说评论》2010年04期


【摘要】:正返回文学理论基础,寻求批评话语的营养文论基础话语并不一定就是"元"话语,元话语成立的前提必须得有个元理论。在现如今,有没有元理论?答案是否定的。《理论之后》中伊格尔顿辨析了文学理论变
[Abstract]:We are returning to the basis of literary theory and seeking the nutritive literary discourse of critical discourse is not necessarily a "meta-discourse", the premi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meta-discourse must be a meta-theory. Is there a meta-theory today? The answer is no. Eagleton distinguishes between literary theories
【作者单位】: 宁夏社科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少文;叙事媒介及其自由度——论张恨水小说中记者、准记者作用[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2 张军,沈怡;《金瓶梅》与《红楼梦》时空叙事艺术比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杨红旗;;伦理批评的一种可能性——论小说评论中的“叙事伦理”话语[J];当代文坛;2006年05期

4 杨庆祥;;“主体论”与“新时期文学”的建构[J];当代文坛;2007年06期

5 李静;;悖谬世界的怪诞对话——从过士行剧作探讨严肃文学“共享性”的扩展[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1期

6 张均;;我们怎样进入历史——论现代中国文学的现代品格[J];东南学术;2006年03期

7 祖国颂;透视巴赫金小说理论中“他人话语”的叙述功能[J];俄罗斯文艺;2003年04期

8 丁世忠;从牧歌到悲剧——简论哈代小说主题的嬗变[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杨华;反叛的互文性——在《天路历程》中的体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张进;;通向一种历史诗学[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逸云;清末民初文言小说史[D];复旦大学;2004年

2 蔚然;从写实主义视角重新研究《红楼梦》[D];复旦大学;2004年

3 王菊丽;结构与解构的悖论性对话[D];河南大学;2005年

4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宗先鸿;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小弘;成长如蜕[D];河南大学;2006年

8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春云;小说历史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伟;《日瓦戈医生》在中国[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平;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互动[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庞冬珍;探索道德的艰难历程[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军;《金瓶梅》与《红楼梦》叙事艺术比较[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杜庆波;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犯罪问题[D];暨南大学;2003年

5 纪洪涛;生长在民间的诗学:狂欢诗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虎堂;简论《聊斋志异》评点的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7 邱戈;为心灵赋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燕春;1773—1845英、法、德、俄四国文学中的骑士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3年

9 葛振江;刘绍棠小说的燕赵文化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倪慧;狂欢节的笑声[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翼;;文学研究状况的转换[J];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2 冯黎明;;文学研究中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对立的知识学根源[J];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3 陈丽英;;比较文学的“身份漩涡”刍议——读狄泽林克《比较文学导论》[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1期

4 岳峰;;反思·对话·展望——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1期

5 ;2009年《中国比较文学》总目录[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1期

6 章辉;;论中国后殖民批评问题[J];学术研究;2010年01期

7 任先大;;在多元探索中凸显特色——评余三定主编的《文学概论》[J];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8 张宇;;吻合与冲突——李渔戏曲结构论与《琵琶记》的相互比对[J];戏剧文学;2010年02期

9 张立国;;衔文化生态 筑理论新巢——读《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梦阳;;从启蒙到普世──刘再复文学思想的一条主线[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庭望;;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的创新[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2 廖四平;;论袁可嘉的诗歌[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钱明锵;;莫把吟坛变“看坛”——略谈诗词的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4 ;叶嘉莹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5 王齐建;;悼念恩师袁可嘉先生[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光荣;;录佚诗再寄袁可嘉先生[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军;;建国以来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管窥(之二)——以体裁与文学作品形式构成因素关系问题为例[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曾军;;问题意识的对话——关于中国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顾与反思[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迪光;;新时期船山文学研究之得失及其展望[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宁夏作协:为作家走向全国创造条件[N];文艺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蒋蓝;赵毅衡:对“符号中国”的省思[N];成都日报;2010年

3 胡明《文学评论》编辑部;《文学评论》的历史使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驻浙记者 万润龙 实习生 林曼;鲁迅文学奖“投石”网络文学[N];文汇报;2010年

5 叶舒宪;文化并置与解殖民反观[N];检察日报;2010年

6 王先霈;经典的两重性和对它的两种态度[N];文艺报;2010年

7 金华;文艺理论研究的新突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8 钱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是可以常青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宋明霞;“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理论与实践”青年学者论坛在京召开[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李家淳;朝潮的境界[N];文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艳;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文化物质主义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郭平安;李梦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田龙过;后现代文学提问方式和问题域的转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汪建峰;韦恩·布斯与西方文学批评的修辞视角[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郑意长;近代翻译思想之演进及其现代阐释[D];复旦大学;2009年

6 赵大军;儿童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沈安;先秦文论范畴生成土壤和来源的考察[D];辽宁大学;2008年

8 宋林生;现代性与民族性:话剧“民族形式”讨论的再讨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9 贺晓武;虚构诗学[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赵光慧;超越文化政治:走向宗教伦理的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颖;理论是如何讲述的[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范W,

本文编号:18003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003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5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