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国译者塑造的莫里哀形象

发布时间:2018-04-25 08:43

  本文选题:莫里哀形象 + 译者 ; 参考:《东疆学刊》2010年01期


【摘要】:通过中译本的周边文本来考察中国译者笔下所呈现出来的莫里哀形象,重点勾画莫里哀形象的三个侧面:悲剧人生、战斗性和为艺术牺牲的献身精神,同时在探究形象塑造背后的深层原因之后,我们发现莫里哀异国形象的建构是在历史文化语境和译者个性的合力作用下产生的。
[Abstract]:Through the translation of the image of Moliere presented by Chinese translators ,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three sides of Moliere ' s image : tragedy life , combat ability and the sacrifice of art , and after exploring the deep reason behind the image shaping , we fi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mage of Moliere is created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nd translator ' s personality .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I565;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倩;殖民话语生产的元文本——对希腊古典神话的另一种解读[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2 崔一;朝鲜现代文学中的上海[J];东疆学刊;2004年01期

3 刘广铭;《建州纪程图记》中的女真人形象[J];东疆学刊;2004年04期

4 何木英;;美国国土上的道德说教家——评约翰·赫赛的中国形象书写[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葛桂录;“中国不是中国”: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形象[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欧宗启;;论历史文献中的壮族形象书写[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吴燕;;《孽海花》中异国故事的叙事学读解[J];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01期

8 刘艳;;傅满洲——西方社会妖魔化中国的形象巅峰[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高红樱;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刘广铭;;《老稼斋燕行日记》中的康熙形象——兼与同时期欧洲语境中的康熙形象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叶翔;;诗人陈季同[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一;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2 金昌镐;苦难的岁月 互补的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亚萍;20世纪中后期美国华文文学的主题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姜源;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李自芬;小说身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特殊视角[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黎黎;在永恒中结晶[D];苏州大学;2005年

7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5年

8 杜平;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刘传霞;被建构的女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冯冠军;坚守与超越[D];新疆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耿晖;边界与想象[D];暨南大学;2002年

2 杨晓林;从“夷”到“他者”——中国文学中“异”的形象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潘梅芳;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西方形象[D];暨南大学;2003年

4 张煜;想象西藏[D];暨南大学;2003年

5 彭程;1965—2000年印华文学的溯“源”想象[D];暨南大学;2003年

6 倪红雨;唐传奇中的西域人物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孙晶;语言的“镜像”[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8 蒋利春;跨文化视野中的中国世界[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10 寇旭华;《尘埃落定》的隐性寓意:强势文化撞击下理智与情感的二律背反[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玺;;文学翻译中译者思维与角色转换[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2 路晓彬;;杨宪益英译《琵琶行》中的审美感知与想象[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林柯;;从接受美学讨论文学翻译者的主体创造性[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4 张文宇;麦林;;编者与译者之间的灰色地带——从《万有引力之虹》中译本编辑前后看编者与译者充分合作的重要性[J];编辑之友;2011年07期

5 吴美燕;石平;;论《红楼梦》文学特色翻译中译者之艰辛[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6 隋荣谊;;文学翻译(下)[J];英语知识;2011年07期

7 云聪;;逻辑、文笔、语法三位立体视角对译文质量的重要性——翻译小说Complicity的感想[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8 朱音;;两位中国译者获得第18届野间文艺翻译奖[J];中国出版;2011年17期

9 王海颖;;论“魂归离恨天”的过犹不及之处[J];长城;2011年08期

10 马秋丽;;修辞视角下的小说翻译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明;;操纵与翻译策略之选择——《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煜;;《楚辞》的英译比较研究——以《九歌山鬼》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罗桂英;万华;;名著重译在于超越——对《汤姆·索亚历险记》新旧译本的比较[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星颐;;比较文学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刍议[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9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陶泽慧;;回译的评估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胡伟丽;;外显互文性与诗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艳勤;;张爱玲的自译作品The Golden Cangue中的翻译策略探究[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青;年轻译者“炮轰”前辈为哪般?[N];深圳商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雪明;“翻译就跟谈恋爱一样”[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3 金涛;当代文学翻译为何难觅佳作[N];中国艺术报;2010年

4 谢天振;译者的诞生与原作者的“死亡”[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猫”?[N];文汇报;2009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傅浩;我的译诗原则和方法及作为译者的修养[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叶廷芳;德语文学走入中国读者视野[N];文艺报;2009年

8 刘文飞;文学的驿马[N];文艺报;2010年

9 李永军;红楼梦译十五年[N];团结报;2009年

10 江帆;开启灵活多样的译介方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爱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批评的理论探索[D];山东大学;2012年

2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弋;诗人译者的主体性—评王红公英译苏轼诗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晓辉;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看张白桦及其文学翻译[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张妍;文学翻译中自译者的主体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艳艳;从阐释学角度论《围城》英译本中译者的主体性[D];河南大学;2011年

5 王之杰;从历史有效性看两位译者汉译Uncle Tom's Cabin[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晶晶;论译者文化身份对葛浩文翻译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7 闫敏敏;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审美过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芫;从阐释学视角探讨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扬州大学;2005年

9 邓琳超;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思考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地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10 王少飞;文学翻译的“归化”和“异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00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00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1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