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背景与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建构
本文选题:留学背景 + 艺术学 ; 参考:《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06期
【摘要】:"五四"前后,一批具有留学背景的中国学者,如宗白华、马采、滕固、邓以蛰等人,在研究中国艺术时能够援西入中,中西融通,以西方科学精神来审视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关于艺术学学科性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学科构架、研究方法和艺术基本理论等方面的实践和探讨,为中国艺术学的学科建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留学背景与中国艺术学学科建构的探讨,对构建中国现代艺术学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Abstract]:Around the May 4th Movement, a group of Chinese scholars with a background of studying abroad, such as Zong Baihua, Ma Cai, Teng Gu, Deng Yizhi and others, were able to help the west enter into China when they studied Chinese art, and the East and the West mingled with each other to examine and reflect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the spirit of western science. Their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on the nature, orientation, object, structure, method and basic theory of art have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rt. The discussion of the background of studying abroa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 of Chinese ar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modern Chinese art.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南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项目(10YSX001)成果之一
【分类号】:J1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王炳社;;形式思维与艺术创造[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3 雷文彪;;论维柯《新科学》中的“诗性逻辑”之“逻辑”[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黄亚琪;;先民的原始文化生活与杂技艺术的萌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刘剑文,王清;关于版权客体分类方法与类型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6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7 田如男;刘曼;;中国古典插花与书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郭必恒;;我国艺术学的体系成因与呈现形态[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9 张琬麟;论“鸟兽跄跄”的舞蹈服饰效应[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尹建宏;江东;;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原生态情结与时代变革——从杨丽萍的艺术创作说起[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顾颖;;论汉画像乐舞图的悲剧精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雅峰;;南阳汉画像石、画像砖人物题材的艺术特点[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利民;;内蒙古动漫产业的文化资源及发展取向[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5 李树榕;;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吗?——对艺术本质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倪晋波;;《秦风》十诗作年考[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八辑)[C];2010年
7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8 王续添;;音乐与政治:以抗战歌曲为中心的考察[A];一九四○年代的中国(下卷)[C];2007年
9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雪松;中国古代绘画品评理论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沈军;拟真语境下超真实与超绘画互动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钱建明;物语新声 丝竹相和[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黄仕雄;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发展[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麻三山;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胡守勇;“下里巴人”的重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巍;移民社会的文化记忆——辽宁民间社火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敬民;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佼佼;电子音乐作品的“分层解读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10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可靠;侗族风雨桥建筑艺术[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白涛;虚构的热情[D];云南大学;2011年
3 白春苗;彝族尼苏颇“阿哩”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学军;原始体育文化的发生及其演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文兴;以诗释乐[D];湘潭大学;2011年
6 陈曦;古代诗稗中嫦娥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7 苗纯娇;《关雎》、《东方之日》、《九m》的巫术咒语因素解读[D];延边大学;2011年
8 武云侠;歌词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晓宇;诗画融合的历史探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纪新蕾;媒介变革与艺术传播[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道广;难产的艺术学和艺术学的难产[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王一侬,崔斌箴;“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学术研讨会综述[J];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3 秦弓;《元艺术学》[J];文艺研究;1998年05期
4 ;艺术学研究的分类与交叉学科[J];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01期
5 廖明君;艺术学的元理论思考与学科建设──李心峰访谈录[J];民族艺术;1998年03期
6 顾永芝;论艺术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8年04期
7 钟福民;试论艺术学研究与文化人类学[J];美与时代;2005年06期
8 田川流;试论艺术学学科发展的当代走向[J];齐鲁艺苑;1997年04期
9 李心峰;现代艺术学建设刍议[J];江海学刊;1994年05期
10 李立新;通往艺术学的桥梁——读《张道一文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栾昌大;;世纪末的困惑——跨世纪五大艺术学问题的思考(论纲)[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胡平;;崛起与展望——21世纪的中国艺术学[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3 朱青生;;世界艺术史的另一种解释——《当卢浮宫遇到紫禁城》说明[A];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包松娅;将“艺术学”提升为独立的学科门类[N];人民政协报;2008年
2 包松娅;将艺术学提升为独立学科门类[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田川流;建立中国特色的艺术学[N];文艺报;2009年
4 王廷信;艺术学应当思考什么[N];文艺报;2009年
5 田军亭;艺术学项目申报:注重积累 关注现实[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思哲;艺术学升格,不妨多一点公众参与[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张晓剑;前所未见的艺术学经典导读读本[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张晓剑;前所未见的艺术学经典导读读本[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思哲;艺术学升格,不妨多一点公众参与[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张晓剑;前所未见的艺术学经典导读读本[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3 陈晓娟;意境:艺术之为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4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5 李青;古楼兰鄯善艺术史论[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凌燕;马采的艺术学理论研究——从艺术学独立运动到现代艺术学体系[D];东南大学;2004年
2 贾静;试论玛克斯·德索的艺术科学论[D];河北大学;2004年
3 孙珉;民艺传播四论[D];东南大学;2004年
4 赵雄贵;诗书画一体之艺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5 柴慧芳;作为符号的象征[D];河南大学;2009年
6 扈庆燕;感悟“为人生的美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商秋雯;美的释放[D];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
8 王瑞;关于当代中国大众艺术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思考[D];河北大学;2006年
9 许虹;荣格艺术思想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10 刘曙光;影象造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01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0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