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艺术哲学视角的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

发布时间:2018-04-26 12:45

  本文选题:对称 + 对称性破缺 ; 参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摘要】: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而且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完全有理由上升为一对具有更普遍更深远意义的、相反相成的哲学范畴。这对范畴的研究与运用,不仅可以深化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而且也可以体现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以往对这对范畴的哲学研究主要是从科技哲学的视角进行的,本文试图从艺术哲学的视角探讨这对哲学范畴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指导作用。从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视角对艺术作品及其创作方法进行审视,能为艺术鉴赏及艺术创作方法提供一种新的视野,使之上升到一种新的理论高度。一方面,艺术鉴赏与创作支持对称性规律;另一方面,对称性规律也为艺术鉴赏与创作提供新的方法。
[Abstract]:Symmetry and symmetry break is not only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natural science, but also the paradigm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category can not only deep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and specific science, but also reflect the guiding role of philosophy to each specific science. In the past, the philosophical study of this category was mainly carri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category of philosophy for artistic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of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metry and symmetry breaking, it can provide a new visual field for art appreciation and artistic creation method, and make it rise to a new theoretical height. On the one hand, art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support symmetry law; on the other hand, symmetry law also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art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基金】:中国传媒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编号21103040202)
【分类号】:J0-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德胜;作为方法的对称和非对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6期

2 许良;对称性:一个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重要概念[J];哲学动态;199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良;对称、守恒与最小作用:历史分析及哲学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03期

2 王建明;《高中课标》和《高中大纲》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孙益鑫;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J];中国医药学报;1996年01期

4 陈传康;大连金州金石滩地学旅游资源景观美学评价与并发研究[J];地理研究;1991年01期

5 金小明;物体存在法则暨管理规律理论新解——创建五构素物体学的研究成果通报[J];大众科技;2005年02期

6 张朝红;在“瞬间印象”中色彩的表现技法——浅谈印象派绘画[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黄志华;“有意味的形式”与后印象派绘画[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徐岱;;审美者与游戏人——关于艺术精神的一种诠释[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刘健;绘画语言要素认识谈[J];怀化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范明华;论艺术对现实的超越[J];江汉论坛;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吉会;模糊关系正项几何规划[D];汕头大学;2007年

2 申卉芪;论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现代应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4 李坚;不确定性问题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5 尚可;中外绘画融合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兆刚;模糊数学的产生及其哲学意蕴[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孙莹;老庄哲学中的“言不尽意”及其审美内涵[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群;二十世纪九十年女性文本的话语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谌毅;西方现代造型艺术中的“表现”问题[D];武汉大学;2004年

5 贾飞;中西方人物绘画线性造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林自栋;印象派绘画艺术的转捩与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金龙哲;油画材料技法研究与实践初探[D];延边大学;2005年

8 晏星;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图式的显现[D];河北大学;2006年

9 王丽娟;镜像DNA回文结构的量子化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李琦;丑·审丑·丑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杰;;构成之环:本源美学的回归——从抽象表现主义到色域境界[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常畅;;造型元素对公共艺术与公共环境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年44期

3 徐慧;黄静;;从形式概念的演变看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J];音乐探索;2011年02期

4 ;中国时尚同盟时尚发布十月再聚上海[J];流行色;2011年08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806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06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3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