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再谈格律诗的“求正容变”

发布时间:2018-04-28 18:46

  本文选题:格律诗 + 七言律诗 ; 参考:《中华诗词》2010年10期


【摘要】:正对于格律诗的"求正容变"问题,总觉得言犹未尽。最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请教了一些学长、诗友,想就这个问题再谈一些看法,与诗友们共同探讨。一、问题的提出格律诗是中华传统诗词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诗体。它有多种具体形式,主要包括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以及按词牌和曲调填写的词和曲等。各种形式格律诗的共同特点是,在形式上有确定的语言格式,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规则。对这种格律体诗,近百年来一直存在激烈的论争:有的主张彻底废除,有的主张绝对固守,有的主张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Abstract]:As for the question of "seeking the right tolerance", it is always felt that the words have not been finished. Recently, I looked up some information, asked some senior students, poetry friends,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this issue, with the poetry friends to discuss. First, the question of rhythmic poetry is the most typical poetry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oetry. It has a variety of specific forms, including five-character, seven-character legal poems and quatrains, as well as words and songs written according to the word board and melody. The common feature of various forms of rhymes is that there are certain rules in form, such as the number of sentences, the number of words, the number of words, and the rhyme. In the last hundred years, there has been a fierce debate about this kind of rhyming poetry: some advocate complete abolition, some maintain absolute adherence, and some advocate both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分类号】:I207.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叙典;;“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汤沐黎诗韵事与卢茵先生商榷[J];河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谭振江;;综论林庚先生对中国诗学的贡献[J];河池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顾森;李崇月;;刍论英语格律诗汉译方法的多元并存[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周同;余义兵;;英语格律诗汉译中“三美”再现[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聂索;冯东海;;新诗之页[J];中华诗词;2010年04期

6 温源;;温源格律诗选[J];草原;2010年05期

7 蒙绍伦;;格律诗的十六种定式[J];成才之路;2010年24期

8 周凤雏;;杜牧七言律诗的艺术风格[J];文教资料;2010年24期

9 蒙绍伦;;格律诗中误读字举隅[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27期

10 周晓辉;;韩愈的格律诗风格初探[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玮;;十四行诗为什么能在中国札根——与诗人屠岸对话[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钱明锵;;诗词吟诵八法[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3 于晓鹏;;春风雅言[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4 华锋;;谈父亲对古典诗词吟咏研究的贡献[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5 ;林东海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贺文君;;王船山《五十自定稿》所选诗歌创作时间考[A];2008年湖南省船山学研讨会船山研究论文集[C];2008年

7 潘慧琼;;诗歌研究之“第三只眼”——《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评析[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8 冷霜;段从学;姜涛;张洁宇;孙晓娅;张桃洲;;格律与自由之辨:林庚诗学的意义[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9 游瑞娇;;形式美在英律诗汉译中的保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牛建强;;于谦与明宣德、正统间的河南地方社会[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孙莉芸 张民;新城街道2010年43个项目落户[N];泰安日报;2011年

2 吕进;新诗的“变”与“常”[N];人民日报;2010年

3 罗锡文;横看成岭侧成峰[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 马凯;复兴中华文化,不能少了格律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 马凯;“求正容变”,格律诗的复兴之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杨启宇;略谈《秋兴八首》[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丁静;“诗词楹联之乡”风雅代代传[N];海南日报;2010年

8 杨启宇;略谈《秋兴八首》[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陈涛 李友俊 袁媛;广安市“城乡建设成果”采风活动圆满结束[N];广安日报;2010年

10 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 马凯;复兴中华文化,不能少了格律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俊杰;试论中庸诗歌翻译观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0年

2 王国彪;车天辂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吕辉;陆游七言律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立荣;北宋前期七言律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凤霞;《红楼梦》格律诗英译的语篇衔接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田馨;杜甫在朝诗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文娣;钱起刘长卿七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杜薇;《封神演义》韵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司雯;戴钧衡:桐城派盛衰之际的现实文人[D];安徽大学;2010年

6 李牧遥;杜甫七律的诗体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钰;唐代体育游艺诗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良勇;钟云舫“待质所诗”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9 李倩;韩PS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清斌;妥协、互动、融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16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16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c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