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历史效果

发布时间:2018-06-21 11:47

  本文选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文论 ; 参考:《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摘要】:正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纳入中国本土文学理论研究语境中,纳入对于文学理论当下建构的反思性视野之中,诚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在此之前,如何在本土性视野中辩证地而非僵化地、复杂地而非简单地、历史地
[Abstract]:It is indeed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front of us to bring wester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into the context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native literature theory and into the reflective vis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theory. How to dialectically rather than inflexibly in a local vision, complex rather than simple, historical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雨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之我见[J];江汉论坛;1997年09期

2 徐崇温;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辨析[J];江汉论坛;1999年01期

3 王雨辰;再论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敬答徐崇温先生[J];江汉论坛;1999年09期

4 刘怀玉;马振江;;苏联化、西马化与中国化——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30年的简要回顾与反思[J];教学与研究;2010年11期

5 王雨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辨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01期

6 徐崇温;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05期

7 狄安涅;;“批判的向度: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影响”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丰子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兼论其把握方式与寻求途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魏俊雄;;历史主体和革命主体的“恢复”和“重建”——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体思想的产生[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7期

3 刘严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何以可能[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周宏;;略论孙伯揾先生的卢卡奇观——孙伯揾先生逝世三周年祭[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贾婷婷;;试析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6 李俊文;;卢卡奇的思想生涯[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5期

7 欧阳彬;周霞;;试析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多维语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周穗明;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0年06期

9 张翠玲;;“传奇”革命历史的艺术典型——《红旗谱》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交错纠葛[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郭军;总体[J];外国文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立元;;新时期“文学是人学”命题的重新确立及其理论意义的与时俱进——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学基础[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2 朱立元;;新时期“文学是人学”命题的重新确立及其理论意义的与时俱进——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学基础[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3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小红;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广海;“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D];北京大学;2011年

6 帅倩;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江华;世界体系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李俊文;社会存在本体论[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孙士聪;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视阈下西马意识形态批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李昌菊;油画民族化再探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治隆;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苏昌强;论卢卡奇的人道主义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萌彦;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立明;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简论[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艳君;卢卡奇的合类性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6 吴倩;幽灵般的对象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乃生;青年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甄广旭;张贤亮小说与“人”的文学[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张海霞;卢卡契现实主义文论的意义与影响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刘璐璐;卢卡奇的历史概念与马克思历史观的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良丛;;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焦虑、阐释与走向——“马克思主义文论与21世纪”会议侧记[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9年01期

2 孙士聪;;马舍雷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话中的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论[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3 许明;回应当下性──关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J];文艺研究;2000年04期

4 朱盈蓓 ,张磊;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学会第20届年会暨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学习与探索;2004年01期

5 危磊;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与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6 范玉刚;;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基石[J];人文杂志;2008年03期

7 胡亚敏;;主持人语:做一个坚定的有作为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工作者[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孙文宪;;“马克思主义文论与21世纪”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5届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9 姚鹤鸣;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孙盛涛;;语境与释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语义转换问题探析[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2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赖大仁;;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拓展[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张仁香;;马克思主义文论应直面现实[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姚鹤鸣;;文学中的文化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论[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雨辰;;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关系[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郑青;;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特征评述[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唐正东;;发展的正义维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思考——从鲍德里亚的理论缺陷谈起[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陈锡喜;;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意识形态的话语重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张光明;;谈谈马克思主义与市场、效率和公正问题[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9 尤战生;;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俞吾金;;访德散记[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食霖;执著与超越[N];湖北日报;2006年

2 胡长栓;全面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4 陈学明;澄清信仰问题上的四个模糊认识[N];文汇报;2005年

5 记者 陈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改革中前进[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范玉刚;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N];学习时报;2010年

7 丁国旗;回顾过去 建构未来[N];文艺报;2009年

8 李佃来;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N];光明日报;2007年

9 孙文宪;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审美话语[N];文艺报;2009年

10 王国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方法与进路[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盛涛;政治与美学的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万希平;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陈士部;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历史逻辑[D];扬州大学;2008年

5 陈乐;把哲学变为社会批判理论[D];吉林大学;2006年

6 叶晓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D];复旦大学;2005年

7 周红兵;新时期前十年文论建设和理论资源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10 郝相钦;社会变革的道德透视[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平川;“中马”文论概念体系的形成与“苏马”文论渊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魏利;“工具理性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性理论”发展轨迹的拐点[D];江苏大学;2008年

3 周桂芹;马尔库塞“现代乌托邦革命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王晓红;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转向[D];吉林大学;2007年

5 林力;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D];厦门大学;2007年

6 徐雪平;批判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郭晓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孙磊;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观的生存论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邢一非;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观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曹西萍;对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的思考[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48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48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4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