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与战争——对战争文学和文学中战争描写的美学探讨

发布时间:2018-06-22 09:42

  本文选题:文学 + 战争 ; 参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摘要】:战争是文学最重要的对象和主题之一。从总体上看,战争文学和战争描写从个体、他人、群体、民族、国家、人类等的临界状态透视个体的体验与命运,构成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民族情感认同与人类情感认同、历史见证与心灵见证等复杂的矛盾关系,由此形成战争文学丰富的人性内涵、历史内涵与审美内涵。从战争感觉传达、动感画面创造、生存本能与攻击本能揭示方面看,战争文学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而攻击本能释放、生存智慧开启等则成为读者对之接受和喜爱的心理机制。
[Abstract]:Wa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s and themes of literature. On the whole, war literature and war description perspective individual experience and destiny from the critical state of individual, others, group, nation, human and so on, and constitute heroism and humanitarianism, national emotional identity and human emotional identity. The complicated contradiction between historical witness and spiritual witness forms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humanity, history and aesthetics of war literature. War literature has its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war sense communication, motion picture creation, survival instinct and attack instinct revealing, but the release of attacking instinct and the opening of survival wisdom become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that readers accept and lov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合生;文明与野蛮——论西方的战争文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杨冬;;浪漫主义诗学的三种倾向[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3 吕占华,孙爱霞;什么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与命运——弗洛伊德的社会文明观述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武艳伟;;试论《坚硬如水》中身体叙事的成败[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3期

5 陈晓兰;“革命”背后的变态心理——关于《坚硬如水》[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4期

6 程亚丽;;民族生存的寓言——解读赵本夫《地母》的隐喻叙事[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2期

7 李梅;;少年模式:文学与现实普遍存在的生存方式——经典影片《永别了,武器》赏析[J];电影文学;2008年05期

8 周明太;卜新章;;影像意义生产的符号学解读[J];电影评介;2008年18期

9 陈才忆;分裂的双重性格 交织的爱恨之情——奥尼尔《长日入夜行》人物性格[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沈刚;;鲁迅黑暗意象的发生学解释——1~18岁居住空间对鲁迅视觉图像的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彦芳;;底层世界:贫乏与诗意——迟子建小说中的底层美学[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静娟;继承与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峻登;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西方超验型公共理性传统及其变迁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徐海娜;影像中的政治无意识:美国电影中的保守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4 张川平;主体建构与困境救赎——王小波及其文学世界[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谷生然;社会信仰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冯令刚;从他者观看到自我观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杜莹杰;论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美学特征[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8 赖英晓;饥饿叙事的意识形态建构[D];上海大学;2009年

9 季桂起;中国小说创作模式的现代转型[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莉;基于体验设计下的儿童沐浴水温提示仪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2 陈雯;报纸图片新闻中的灾难叙事[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李娜;女性主义视域中的“身体写作”[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邓旭;审美核心的不同转换与个性化的影像处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曹香珍;谢翱及其诗文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陈伟;不真实的自我呈现[D];厦门大学;2009年

7 孙洋;新闻摄影侵害隐私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袁晓琳;作为现代悲剧的悲剧题材纪实影像[D];复旦大学;2009年

9 薛晓黎;《复活》与欧洲“忏悔录”传统[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兰卉;报纸新闻摄影专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于设立第八届“热心荐稿者奖”的启事[J];故事家(微型经典故事);2010年01期

2 杨合林;张红;;追踪飘忽的“文学性”——读川合康三教授《终南山的变容》[J];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3 贾奋然;;谈文类和它的界限[J];中国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4 黄政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精神负荷[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2期

5 赵列平;;从接受理论看文学作品的复译[J];新西部;2010年01期

6 李畅;;信息量度与文学作品中宗教文化元素的翻译[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高志明;;形式和形态的碰撞与融合——形式派文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当代的和合之路[J];襄樊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黄丽娜;;文学形式研究中的两种误区[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2期

9 张蓝予;;陌生人的善心——评田纳西·威廉斯戏剧的现代意识及美学特征[J];戏剧文学;2010年02期

10 孙贞;;流浪与追寻——康拉德与其小说《黑暗的心脏》[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晶;;怎样让幼儿健康膳食[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2 于海洋;;奇幻小说《坟场之书》之成长主题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王倩;贾丝玉;;狼图腾——《狼群中的朱莉》中的狼意象[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陈虹;;陈鹤琴和儿童文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5 张娜;;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6 庄桂丽;;幼儿语言活动探究式学习特点与教师的指导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7 张丽丽;;以养生促进幼儿教师的身体健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8 李晶;;浅谈德育在语言教学中的渗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9 梁竹青;;书声溢校园 书香沁人心——课题研究活动小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10 苏莹;;以美促学,以美育人——浅谈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审美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卉;迷恋机器与心理危机[N];人民日报;2010年

2 罗学知;谁掏了他们的腰包[N];人民公安报;2010年

3 么少颖;梅兰芳与奚啸伯[N];山西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悠扬 实习生 杨晶晶;“80后”创造文学奇迹[N];深圳商报;2010年

5 ;广西作协:努力为繁荣多民族文学办实事[N];文艺报;2010年

6 本刊记者 冯娜 通讯员 田雪;同步富庶:我们的精神家园[N];秦皇岛日报;2010年

7 本报实习生 文高锋 谭楚翎 本报记者 张天韵;“声色俱全”品读文学名著[N];广西日报;2010年

8 霍尔格·伯姆 Holger Behm,德国康乃馨出版社国际版权部主任 渠竞帆;出版商需运用多种新技术工具方能成功[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9 范军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系;靳以的书刊广告艺术[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10 江都市国际学校小学部 季祥珍;教学,,当关注生命意识[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沁;探索文学作品应用的教学新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付璐;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赵歌;竞技跳水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边静;华语电影中的同性恋话语[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5 倪文波;崔致远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帕孜来提·努热合买提;维吾尔现当代作家祖农·哈迪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7 吴从祥;唐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炜炜;老舍与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梁梅;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蕾静;从《金玉奴》看荀慧生音乐表演美学特征[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2 孙永胜;竞技排球运动美学特征及其审美价值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李天成;中国美貌男性软组织侧貌美学特征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4 刘燕芳;论老舍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D];重庆大学;2009年

5 叶婷;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牧歌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邵建德;论贾樟柯电影的美学特征与文化内涵[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华;从西洋歌剧咏叹调的历史脉络中探寻歌剧咏叹调的美学特征[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良;宋元小说话本中的韵文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9 阎雪;试论阎连科小说的“暴力叙事”[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丽莉;论张恨水的创作心态及小说的美学表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52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52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d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