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的遥契:《西厢记》与《伪君子》的叙事话语
本文选题:《西厢记》 + 《伪君子》 ; 参考:《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3期
【摘要】:《西厢记》与《伪君子》是中、法文学史上著名的古典戏剧作品。虽然创作年代前后相距三百多年,但是由于艺术意识、艺术思维、艺术品质上的相通,它们在诗学特征方面表现出了隐性的遥契。具体可概括为:王实甫和莫里哀通过文本意指结构的相似传达出共有的自由理念,即婚姻关系上的两情相悦与人际交往上的平等共处。它们是人类生命本体意义的呈现,也是人类生存的理由和依据。
[Abstract]:Western Chamber and hypocrite are famous classical drama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rench literature. Although the time of creation is more than three hundred years, due to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artistic consciousness, artistic thinking and artistic quality, they have shown a recessive understanding in poetic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Wang Shifu and Moliere convey the common idea of freedom through the similarity of the meaning of the structure, that is, the mutual affection in marriage and the equal coexistence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y are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meaning of human life, as well as the reason and basis of human existence.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分类号】:I106.3;I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张国庆;公共行政的典范革命及其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张守文;宏观调控权的法律解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孙旭;“二拍”中情爱女性之人格结构探微[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左卫民;裁判依据:传统型与现代型司法之比较——以刑事诉讼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6 叶金强;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7 王钧;私有化、公司法和公司治理——评俄罗斯的私有化及其股份公司法[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8 史立梅;论司法改革的合法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朱宪辰,章平;共享资源自发供给制度的产生——一个动态演化模型解释[J];财经研究;2005年07期
10 晏宗新;论制度变迁路径与中国市场的制度化[J];财贸研究;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志平;;独具魅力的技艺合成体——论戏曲脚色[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张建棣;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军;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神话[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张勇强;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D];东南大学;2003年
7 刘伟;中国专制王朝衰亡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杨军;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与识别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9 吴群刚;制度变迁对长期经济绩效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及应用[D];清华大学;2002年
10 刘凤芹;农地制度与农业经济组织[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士民;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梁建华;元代婚恋剧与唐代爱情传奇作品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何晓苇;文人、妓女和元杂剧[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马永翔;哈耶克对自由的论证及其解释模式[D];湘潭大学;2001年
5 魏国强;入世后中国电信产业监管和竞争规则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徐仕敏;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黄裙;物权法定主义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9 张晓萍;国家—社会视域下的权利—权力与权利—义务[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于柏华;构建中国的法治本土化根基[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娜;;冷暖自知——崔莺莺、朱丽叶命运之对比[J];科技风;2008年11期
2 周师美 ,缪智;皮九辣子的审美价值[J];艺术百家;1991年02期
3 刘南南;金圣叹与弗洛伊德的文学创作心理论之比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李文清;文学创作、鉴赏与情感体验[J];河南电大;1998年03期
5 朱继功;艺苑掌故新谭五则[J];炎黄春秋;1996年05期
6 庞越;《娇红记》的舞台性[J];四川戏剧;1997年06期
7 郭豫适;《雅俗之间的徘徊·16世纪至18世纪文化思潮与通俗文学创作》序[J];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03期
8 温锁林;此时无声胜有声——文学作品中预设的妙用[J];修辞学习;2002年01期
9 梅庆吉;“灵眼觑见”与“灵手捉住”──金圣叹论创作灵感[J];北方论丛;1994年04期
10 呈兆路;金圣叹的审美理想新探[J];社科纵横;199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梁文;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精彩开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易宁;戏剧季舞蹈季合二为一[N];音乐周报;2008年
3 丁薇;第六届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十一月开幕[N];中国艺术报;2008年
4 龙泉明;经典的尺度[N];光明日报;2002年
5 黑龙江大学教授 张景超;“堕落”,享乐主义文艺的本质性归宿[N];哈尔滨日报;2010年
6 肖飞;旧的史诗与新的史诗[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许石林;“天价秦腔”为什么失败?[N];深圳商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苏舒;《仲夏夜之梦》与《西厢记》戏剧情感表达手段之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继虹;《西厢记》四种版本的注释之比较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邓为琼;中国翻译美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孙小玲;关联理论视角下《西厢记》两个英译本隐喻翻译的对比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5 王建坤;功能对等视角下的《西厢记》英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53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53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