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走向一种人文仿生学——论当代中国自然写作的一些特点

发布时间:2018-06-27 03:27

  本文选题:人文仿生学 + 生态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摘要】:本文以欧美生态批评理论为分析平台,梳理了当代中国生态文学中的重要组成"自然写作"的一些特点,并提出了人文仿生学概念。自然写作通过学习自然的崇高及其深层结构、学习动物的生存智慧而使得人文仿生学与科学仿生学有了根本区别:前者的视野是宏阔的,后者的研究是微观的;前者是虚心向自然学习的,后者是对自然加以利用的;前者是生物中心主义的,后者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前者是谦卑的,后者是傲慢的;前者帮助人类向自然学习如何在众生的网络中找到合适的生存位置,后者使人在从自然中得到了一些形而下的知识后,便把包括自然在内的一切踩在了脚下。由此,人文仿生学也力图通过生态性思维找寻挽救文艺颓势的良方。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paper comb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writing",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logical literatur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bionics. By studying the sublime and deep structure of nature and studying the survival wisdom of animals, the writing of nature makes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between humanistic bionics and scientific bionics: the former's vision is broad, the latter's research is microscopic; The former is to learn from nature with an open mind, the latter is to use nature, the former is biocentrism, the latter is anthropocentrism, the former is humble, the latter is arrogant; The former helps human beings learn from nature how to find a suitable place to live in the network of sentient beings. Therefore, humanistic bionics also tries to find a good way to save the decline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rough ecological thinking.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鑫珊;飘忽的思绪(七)[J];党政论坛;199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文;在“传统”中寻找“现代”——浅谈汪曾祺“聊斋新义”系列小说对《聊斋志异》原著的改写[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2 黄书泉;“我”与“我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类书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刘伟;苏新连;;安妮·普鲁的小说《老谋深算》的生态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张颖;单建国;;人 自然 生态——析《狼群中的朱莉》的生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刘颖;;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原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田华;;胡风关于作家与生活“对话”的理论意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陈大为;;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小说《力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杨东芳;;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国生态文学思想的二元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常静;;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的风格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程颖;但汉彪;;《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刘广远;;狂欢化:莫言小说的话语方式——试论《四十一炮》[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郝明工;;世纪文学的中国命名——关于“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的若干思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霍俊明;;“还有什么色彩留在这片荒原?”——1957年的穆旦或一个时代的灵魂史[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7 易彬;;“秘密”的写作——穆旦形象考察(1958~1977)的一条线索[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8 霍俊明;;新诗史叙述中郭小川与贺敬之的经典化变动[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小刚;王莹莹;;在“名”与“实”之间——重释《风景》兼及“新写实小说”的“起源性”问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10 吴子林;;文学与政治的双重迷失——“文革”时期文学理论及其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8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阳;张承志小说创作——生命与灵魂的超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丽伟;深层呼唤与别样的叙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杰;尤金·奥尼尔的精神生态意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秀阳;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孔晓音;李锐小说中的革命历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孙倩;论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与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越;梁斌;;写意生态西塘的低碳住居解析[J];美术向导;2010年04期

2 平锋;;生态性原则:现代化语境中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基本原则[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李盛涛;;论网络小说的文学生态性[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徐能;;从人与自然关系看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1年01期

5 贺爱武;;绿色设计——室内设计的未来之路[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赵洪涛;;“图像时代”的批判与学理建构[J];理论界;2011年07期

7 伍国栋;;任何民歌都是生态性的民歌[J];广播歌选;2011年06期

8 周浩明;;艺术性与生态性的完美统一——生态建筑室内环境艺术审美新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01期

9 王蓓蓓;;北京自然博物馆展示色彩设计中生态性语言的表达[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3期

10 齐艳霞;刘则渊;赵玉鹏;王飞;;试论工程决策的伦理维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再思考[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雷波;;福建海岸带资源与环境一体化管理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郑国良;刘伟;;浅谈绿色空调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A];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曹楚生;;水利水电和环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5 王海澜;郑崇友;;关于技术灾害及其减防的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毛白滔;杨茂川;;谈城市色彩设计[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郭仁义;Orit Manor;Pierre Georlette;;阻燃剂与环境[A];2006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任金亮;王平;;多溴二苯醚在环境中的污染及其危害[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9 俞是聃;;环境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毒理的研究和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10 黄朝晖;薛冰;熊昌国;李明武;;军用加固液晶显示器技术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元端;人居环境三要素 缺一不可[N];中国建设报;2005年

2 季芳邋马安强 林兰;苏南运河陵口段年底完成改造施工[N];镇江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崇宁;体现生态性 保持古朴性 建设好邛海[N];凉山日报(汉);2006年

4 殷磊 林鹏飞;凸显“水”特色 做好“绿”文章[N];厦门日报;2006年

5 王向荣 林箐;景观设计的生态性[N];中国花卉报;2004年

6 记者 邓国芳;推动杭城亮灯再上新台阶[N];杭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震;泌阳县城市建设凸显生态性[N];驻马店日报;2009年

8 云南大学 龙海云;现代产品设计的“生态性”策略[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9 赵云朋 于明(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水务局 黑龙江省青冈县水务局);生态水利规划需要遵循的原则[N];中国水利报;2007年

10 方伟;和谐文化人文性与生态性的价值呈现[N];河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海山;消费外部性的经济学、人口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郭媛媛;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关系营销战略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3 帅斌;物流产业化发展机理与政府规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李云辉;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及在环境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6 王鹏;深海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孙艳;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文化物质主义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赵显武;铁电材料压痕裂纹的开裂与环境开裂[D];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

9 栾甫贵;会计制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3年

10 童乔慧;澳门城市环境与文脉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佳音;材料在导视系统设计中的运用[D];四川大学;2005年

2 龙漪;兆明网吧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贺静;适应新型教育模式的智能化小学建筑空间与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朱贤勇;我国汽车企业分销渠道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5 叶剑;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与我国的对策[D];厦门大学;2000年

6 张龙;二十世纪前期的西康农业开发[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方鹏;C/SiC复合材料复杂环境的声发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8 田民;新环境下传统券商生存危机与应对措施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王倩;磁控溅射WS_2-Ag纳米复合薄膜的环境摩擦磨损[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陈霞;论武侠电影中的民族文化精神[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72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72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