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叙事学:“中国叙事学”研究之一途
本文选题:叙事学 + 中国叙事学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摘要】:叙事学研究已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国际学术领域中的显学之一。如何使中国的叙事学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国际叙事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比较叙事学"研究或许是中国叙事学研究与中国叙事学者可以承担的任务。比较叙事学将在沟通中外叙事理论与实践、挖掘中国丰富的叙事理论资源、扩展与深化叙事学研究中显现出自己的优势,并对叙事学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Abstract]:The study of narratolog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become one of the prominent scholars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field. How to make the study of Chinese narratology form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ones, and take its place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narratology, the study of "comparative narratology" may be the task that Chinese narratologists and Chinese narratologists can undertake. Comparative narratology will show its own advantages in linking Chinese and foreign narrative theory and practice, excavating rich narrative theory resources in China, expanding and deepening narratology research, and exerting positive influence on narratology research.
【作者单位】: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云南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炎秋;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研究刍议[J];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涛;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于冬伟;王谦;;穆时英前后两期小说创作的内在联系与发展流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3 冀颖洁;;从明传奇《钵中莲》的多重视角设置来看明末百姓心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4 许梓yN;;“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论当前的第一人称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崔文丽;;变奏下的人性思考——《金锁记》的叙事时距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6 陈俊;;《福音书》的叙事时间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7 刘春雪;;《左传》叙事手法研究——预叙[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勇强;杨庆茹;;“三言”与《十日谈》叙述语式与语体比较[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9 隋媛媛;;《好工作》中叙述视角的“越界”现象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5期
10 陈树坤;;文体学与叙述学的小说节奏观对翻译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4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苗变丽;新世纪长篇小说叙事时间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吕海龙;《史通》与刘知几文史观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杨家勤;英语演讲修辞性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王昊;意义的解码[D];复旦大学;2005年
9 邓百意;中国古代小说节奏论[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孙晓虹;历史与女性的抒写[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周振琳;福克纳小说的叙事模式[D];南昌大学;2010年
4 潘文婧;张抗抗长篇小说的叙述话语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熊黎明;民族舞蹈艺术展演文本叙事性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6 石慧;明清小说“时间倒错”问题试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邢月梅;当代港台言情小说的女性主义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孔真;西方当代空间化叙事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卫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佟小杰;温暖与柔情中的“仁”与“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鸣;评《中国叙事学》[J];文学评论;1998年03期
2 钱满素;不同的眼光——说杨义的《中国叙事学》[J];读书;1998年10期
3 郑铁生;中国叙事学创建述略——兼评杨义《中国叙事学》[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张涛甫;取精用弘 自成一家——评杨义的《中国叙事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03期
5 杨义;叙事理论与文化战略——《中国叙事学》导言[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3期
6 ;首届叙事学国际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在南昌举行[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7 罗书华;中国叙事学事体流变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张懿奕;;中西叙事理论视域中的《左传》叙事研究回顾[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马骏;;《史通》叙事理论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影响初探[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詹姆斯·费伦;;总序[J];叙事(中国版);200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文薇;;启蒙与催化——论新时期对西方叙事学的引进[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李洲良;;春秋笔法与中国小说叙事学[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刘谦功;;《左传》叙事艺术新探[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5 童庆炳;;重建·隐喻·哲学意味——历史文学作品三层面[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尚必武;;异质叙事与深渊镜像的分野——嵌入叙事的二分法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刘静;;教育史学的想象力——后现代史学观与教育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8 赵炎秋;;诗歌叙事与小说叙事(提纲)[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杜家和;;翩翩《福翩翩》——迟子建《福翩翩》叙事分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吕若涵;;现代散文文类与书信文体[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翔;杨义:中国叙事学及其研究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龙迪勇;拓展东西方叙事学研究领域和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张学义;愧购《中国叙事学》记[N];光明日报;2000年
4 本版编辑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傅修延 江西省社科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西社会科学》副主编 龙迪勇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 叶青 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杨莉;叙事学:传统与现代的对接[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北京大学 申丹;《新叙事理论译丛》总序[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N];云南日报;2003年
7 王阳;对中国叙述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和展望[N];文艺报;2006年
8 ;现代视野下的中国文学[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洪柏;“外邦人”中的红学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世文;《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出版[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南志刚;叙述的狂欢与审美的变异[D];苏州大学;2005年
2 马军英;媒介变化与叙事转换[D];上海大学;2008年
3 尚必武;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李宏伟;玉楼梦小说艺术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齐海英;叙述化审美生存境界的学理描述[D];苏州大学;2006年
6 朱桃香;叙事理论视野中的迷宫文本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王建仓;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境界叙事和意象叙事[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阎伟;萨特的叙事之旅[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项仲平;影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涂昊;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美乐;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叙事理论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2 周征;刘知几《史通》叙事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黄慧;《西厢记》金评的叙事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晓文;《桥》:空间叙事的文本[D];青岛大学;2005年
5 翟诗陶;基于叙事法的用户无意识行为研究探索[D];湖南大学;2009年
6 赵苗;身份叙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唐曙光;报纸民生新闻的叙事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8 袁莹莹;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悲剧中的二元对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王霞;以巴赫金的叙事理论分析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的对话性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曹红;后现代小说《冠军早餐》的叙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80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80043.html